大清神枪手 作者:东一方【完结】(751)

阅读记录

  曾国藩叹了口气,一脸落寞之色,说道:“这几年剿匪,虽时有获胜,但都是胜少败多,尤其是两次遭到惨败,我这一把老脸都丢尽了。反观弘毅,率领士兵以少胜多,连战连胜,打得发匪无力抵抗,当为我辈之楷模啊!”
  李振说道:“伯涵兄过谦了!”
  曾国藩肯定的说道:“事实胜于雄辩,弘毅打了胜仗,打败了发匪,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一次我来江北大营,是想要向弘毅请教用兵、练兵之道,希望弘毅能不吝赐教。”说着话,他站起身,恭敬的朝李振揖礼   曾国藩可以做到屡败屡战,一方面是心境,另一方面是他不甘心,。然而,曾国藩的心毕竟不是铁做的,会有气馁的时候,会感到沮丧和落魄。正如他两次遭遇前所未有的失败,一次想要投水自尽,一次想骑马冲入敌阵拼死一战,只是都被部下阻拦,才保住了性命。
  他这一次来拜见李振,是诚心诚意,是打定了注意要学到东西的。
  他没有而别人有的,他可以学习。曾国藩有了这个想法,抛去了自身一把年龄的问题,所作所为发自内心,并没有装腔作势。
  李振摆手道:“伯涵兄请坐,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作为一个晚辈,也是初出茅庐,也有事情要向伯涵兄请教的。”
  李鸿章说道:“李大人,您不要谦虚了。大清国的汉人将军中,当以李大人为首,称得上是我汉人中的顶梁柱。放之四海,李大人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将。这次我和老师一起前来,也是想要向李大人取经的。”
  “少荃兄过谦了!”
  李振见李鸿章如此自谦,心中也颇为的用意。
  想一想,晚清的两大名臣坐在他面前,并且谦卑的向他请教,这是何等的荣耀?李振也不推辞,缓缓说道:“伯涵兄、少荃兄,对于行军打仗方面的事情,我这个出身行伍的人,的确是有一点看法的,不过仅限于自己的一点经验。”
  顿了顿,李振又道:“若有不对的地方,请两位兄长多多指教。你们二人都是出身名门世家,学问比我丰富;又都比我年长,处事的经验比我丰富;而且在官场的时间也长,对官场更是比我了解。我们交流一番,不存在请教这个说法。”
  李鸿章说道:“李大人,关于……”
  李振道:“少荃兄,直接称呼字就好,再叫李大人我可要生气了。”
  “好,好!”
  李鸿章也是一脸笑意,觉得眼前的人没架子。他说道:“弘毅贤弟,关于做官这一条,我的理解是皇上的恩宠。只要得到皇上的器重,一切都不是问题。正如弘毅贤弟得到皇上重用,这就是关键,有这一点足够了。”
  曾国藩瞪了李鸿章一眼,道:“弘毅,别听少荃的话。这是半截话,若只是邀宠,可能是忠臣,也可能是佞臣。所以,还要三省吾身,这是我目前的看法。”
  李鸿章乖乖的道:“老师说得对!”
  李振笑道:“伯涵兄不愧是名门出身,学问和做人都是极为优秀的。”
  曾国藩说道:“言归正传,说说你如何练兵的?”
  李振点点头,说道:“伯涵兄称之为练兵,其实我也就是一点看法。我认为,一个军队称之为军队,至少有三个条件。首先,一支军队能凝聚起来,而不是一盘散沙,主帅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常言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一个没有能耐的将领,军队肯定是不行的。这支军队不能成为军队,只能说是一盘散沙。”
  曾国藩听后,立刻开始思考,他到底有能力没有呢?
  有!
  曾国藩思考后,心中毫不犹豫的肯定。
  李振接着说道:“伯涵兄是当世大才,能耐不凡,能将兵,亦能将帅,所以我说的第一个问题并非是伯涵兄的问题,也不是少荃兄的问题。我认为在主帅正常的情况下,第二个重要的条件是军中士兵使用的武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兵们没有锋利的武器拼杀,军队的士兵肯定难以发挥出强横的战斗力。”
  “明代以前,其实包括明代,大多数的交战都是用刀、剑、长枪等冷兵器交战。那时候的比拼,靠的是武勇,靠的是武器的锋利。谁的力气大,谁的武器锋利,就更加的厉害。到了现在,已经不是力气大,不是刀刃锋利,就能取胜的。”
  “现在比拼的是火枪的厉害,是武器的先进性,这是取胜的关键。不管你练了什么武艺,或者是金钟罩,或者是铁布衫,我一颗子弹打出去,立刻就能杀了你。当两军交战的时候,我的士兵都使用火枪,伯涵兄的士兵全部用刀,你说谁能胜利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东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