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570)

阅读记录

  当我点出“李金良”三个字时,张科长吃惊地站了起来,又一下坐到藤椅上。

  “是的,是李金良!”我重复了一句。“他与林雅有什么利害关系?据贺晓琴同学反映,林雅和他在新生接待站相遇,一个热情迎接,直呼其名,一个冷若冰霜,转身而走。这就说明他们早就认识,并且有不同一般的关系。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我访问过杨帆的同学何岭峰,据他反映,在与杨帆恋爱之前,林雅和另一个叫小白的知青好过,这个家伙不但奸污了她,而且又抛弃了她。为了证实小白就是李金良,我们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在李金良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直呼小白,李金良听后,惊惶失措,反应异常。后来,经过调查证实李金良就是小白。当然,证实了李金良就是小白,并不能证实他就是凶手。我们丢开解剖室这条线索,抓住另一条线索——烧焦的钞票。从林雅箱子里找到的钞票和驼背张房内搜到的钞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两种钞票烧焦的部位、新旧的程度完全相同,甚至连票面号码也相差不远,可以肯定钞票出自一个人之手。同时,也不难推测出,钞票来源不轨。当然行窃者明显地不可能是林雅,如果是驼背张,那么林雅箱子里的钞票就无法解释。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李金良曾经平息过小卖部那场风波,暗示过驼背张,显然是做贼心虚的表现。因此,我们可以怀疑李金良是行窃者。并且,从肖亚男的回忆中得知,林雅知道李金良非常有钱。而林雅箱子里的那扎钞票也是李金良给她的。李金良入校后,抛弃了林雅。当林雅考入医学院后,他可能有希望两人重归于好的念头,但他发现林雅恨他,因此,李金良有可能杀人灭口。也许,各位认为我的推理有些牵强附会。现在请莫科长来公布一下调查材料,大家可能会清楚一点。”

  莫科长有条不紊地拉开了那个皮夹,拿出一份卷宗,站起来说:

  “根据钞票号码的线索,我们做了艰巨而细致的调查工作,证实:六年前,人民银行城关办事处因为武斗而引起了场大火,结果两万元不翼而飞,当时,有人说这两万元是被大火烧了。经检查,没有留下灰烬,而放在同一个保险柜里的几扎毛票也只烧焦了一角。有人怀疑是李金良,因为他父亲是这里的负责人,李金良经常直进直出,当时也在场。但他父亲还是市委常委,有后台,没人敢去碰他。”

  与会者的窃窃私语,不知是赞许还是有异议。张科长有点坐不住了,他终于站起来说:

  “既然驼背张不是凶手,他为什么要自杀呢?”

  “驼背张的死根本不是自杀,是他杀!”我说。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们不能怀疑尸解的结论。应当尊重科学!”张科长很得意自己时髦的说法。

  “我们当然要尊重科学。是的,尸解的结论是血中酒精浓度达到了能致常人中毒的剂量。我们想想,驼背张是一个酗酒成性的老酒鬼,常人能中毒致死的剂量,也许只能使他酩酊大醉。再说,从尸体僵化的姿势来看,有死于心肌梗死的可能。奇怪的是冠状动脉没有发现任何血栓,在对狗进行试验时,贺晓琴一句无意的问话,引起了李金良异常的惊恐的原因,可能是他趁驼背张酒醉后,在他的静脉血管注入了‘KX’,引起驼背张死亡。至于李金良为什么要杀死驼背张,我是这样认为的:李金良杀死林雅后,又把她制成了标本,是瞒不过尸体房驼背张的,如果没有驼背张的配合,也是不可能的。再从驼背张房内搜出的钞票来判断,驼背张是被李金良收买了。事后,他又指使驼背张焚尸灭迹。但当他考虑到这种办法也行不通时,又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诡计:杀死了驼背张,制造了畏罪自杀的假象,这样一来,既能嫁祸于人,又可杀人灭口。”

  九 不是尾声

  我陪着亚男、晓琴走出会议室。大家没有说一句话。快走到公安局的大门口了,晓琴突然握住我的胳膊,轻声地说:

  “周姐,你认为林雅的死,她自己要负一定的责任吗?她和李金良、和杨帆……”

  我怔住了,我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望着晓琴,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里含着泪花,正凝视着我。不知为什么,我一下子想起了那个疯狂的年代,那位慈祥的老教师——林雅的妈妈,那个和我朝夕相处的美丽多情的姑娘林雅,还有杨帆那双忧郁的眼睛,驼背张那狰狞的笑貌,李金良那身洁白的工作服和他那装腔作势的“风度”,寒光闪闪的手术刀……

  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诗句:“年轻的朋友,学会生活吧!”

  选自《当代中国公安文学大系:神圣的使命》,

  群众出版社,1996年

  蛛丝马迹

  陆长源

  车脚板底下的炸药

  事情发生在上海,一个暴风雨的夜晚。那个夜晚,台风刮到了九级,黄浦江水也从地下水道里倒灌到街道上。街灯在马路中央摇荡不停,电线杆上、建筑物旁都挂起了“危险”的警告牌,有的门口还垒起了防水的沙袋。

  已经是深夜了,橡胶厂的铁门紧闭着。厂房和办公楼里都是黑洞洞的,只有警卫室里还亮着灯。披着黑色雨衣的经济警察不时从这里出出进进。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