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044)

阅读记录

  现在他软了,硬不起来了。他老了。看他那个样子,虽说没病,却骨瘦如柴。细细的,高高的,驼着背,远远地看他,活像老寿星手里握着的那根拐杖。他有着一张面色黝黑,却总不见一丝笑容的脸。在那两道长长的寿眉下边,顺着两个眼窝儿,放射状地向脸上布开极深的皱纹,好像支着两张蜘蛛网;而定在网心的那两只眼睛,还是那么灼灼逼人,甚至有几分凶恶。可是,他不轻易把眼睁大,总是半眯着。即使是半眯着,也能使人感到,那里边藏着的是两个能烫人的小玩意儿!特别是他脸上的那种神态!静中有动,冷中有热。你看!尽管那交织在一起的皱纹,仿佛在显示着他的衰老;那双总是嗫嚅着的薄唇,也好像松弛了的肌腱,再也说不出什么令人吃惊的话语,但却不知怎么的,只要你一见到他,还是能给你一种神秘的感觉。仿佛他一张嘴,就能吓你一跳!然而,他除了告诫人们不要小看那两座月泉公塔之外,绝不多说一句。当他发现,自己的告诫已无效力时,便只剩下了缄默无言和那阴冷的脸色了。

  如果说,崔九铭以前的脸色冷得怕人,那么现在简直要冻冰了。

  他正独自一个人走出享殿。

  突然,他猛地停住脚步,回头一看没人,便快步推开夕峰寺的角门,钻了进去。

  此时,正是夕阳西下。高耸的奇峰怪岭,把夕峰寺围在谷底,早已使周围变成了一片暮色。但仰脸看看天,天上却是云霞似火,光焰如焚,亮着哩!

  崔九铭关上角门,仿佛如释重负地长叹了一口气,眼前这空荡荡、寂寥寥的夕峰寺院,才是他的天地。修缮寺院的古建队职工,已经回享殿大院吃饭、休息去了。三层大殿,被横竖交错的脚手架包围着,使人看了显得十分纷乱不堪。他沿着殿侧通道踱进,到大雄宝殿前,拾阶而上,直到殿台里侧后才停住了脚步。他伸手摸着重修寺院搭起来的脚手架,仰脸看着古建队老画工整修一新的廊花壁画,觉得心里像装进三两铅,浑嘟嘟,沉甸甸。

  说心里话,他入空门一晃六十余载,盼的就是寺院重辉、佛光普照。可是,这天眼看就要来了,他也老了,而且周围总像有一双双邪恶的眼睛在盯着他!特别是今天下午,文物处的李处长亲修书信,介绍一个九龙山的养蜂人,前来跟他学习养蜂!此人,到底是来烧香的,还是来拆庙的?突然,他把此人的到来,与这空荡的寺院、缥缈的香烟连在了一起。他那阴冷的脸上,皱纹急聚急舒,跟着发出几声冷笑——好吧,既来之则安之。神鬼有灵,红尘如海,该是见分晓的时候了。

  想到这儿,他环顾沉暮,倾听着微风吹来抖响的吊铃悬钟声,跟着踏着叮咚作响的铃声,走进大殿。他兀立佛前,合十入定,瞑目祈神,嘴里无声地祷告起经文来。

  蓦地,他觉得殿外有脚步声:

  “谁?!”他猛地回身一看,没人!

  怎么回事,难道是自己心虚胆寒吗?不!分明是有动静的!

  他转身走出大殿,远远看见食堂管理员佟涧川,正在收拾古建队替换下来的烂朽椽木。

  “是法师呀,我把这些东西抱走,引火生灶。”佟涧川抱着一抱椽木,冲崔九铭走来。崔九铭看也没看他,垂头背手,向寺院南门走去。

  崔九铭想起了姓陈的养蜂人。自看完李处长的亲笔信,还没跟这个投奔他来的人认真说过话呢。想着,他加快了脚步,走进享殿。

  享殿大院与夕峰寺相隔只有几丈远,原是载洵墓室接待前来祭祀者用的。院里分前后两层,中间用月亮门分开。前院有东、西和南房共二十余间,现已改成夕峰寺招待所,供夕峰寺开放后接待游览宾客。眼下,住着古建队修缮人员。后院有五间一通的正殿,现改成了高级客房。

  正殿的后边,有一堵石筑高墙,墙角有一拱门,走出拱门便是享殿的后园。园中有一数丈高的土丘,四周荒草齐腰,茂密无隙,枯荣自演,已有数十年了。据说,这里便是载洵的茔冢和地宫。在荒园的一角,矗立着崔九铭那间四不靠的石屋。这石屋像一座碑碣,记载着崔九铭的孤独怪僻。据说,这石屋是他的救命高师智先盖的。自智先死后,崔九铭便搬出禅房,住进了这间小石屋。几十年来,不管风吹雨打,寒袭暑炙,无论他被叫走干什么工作,只要一到晚间,他总要回到这里来住。石屋前边,有五丈见方的一块平溜溜的光地,地上放着崔九铭的二十四箱蜜蜂。这夕峰寺地处百花山,崔九铭养蜂,既不赶花期,又不费心力,在夕峰养蜂者当中,谁提起来都不得不承认,他的蜂出蜜量总是第一!

  陈庭正按崔九铭的吩咐,挥动长把镰刀,把蜂场附近的荒草割掉,堆成了几大堆。

  崔九铭走到陈庭身后,目不转睛地盯着陈庭,好像此时才第一次认真端详这个从天而降的徒弟:高高的个子,魁梧的身材。他回想着下午见面时的印象:脸色发青,像是不大会修身养性;两眼炯炯有神,眉宇间好像锁着比养蜂更丰富更深沉的意念。特别是两眉间常常隆起的那道纵纹,按相书所云,属于义相。按佛书所诲,这种人看上去目静心实,但决非等闲之辈。

  他真是学养蜂的吗?

  陈庭早就知道崔九铭在注意自己。他正想找机会,跟这个冷面无语的老师父聊聊。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