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045)

阅读记录

  “师父,行吗?”他用镰刀指着地上割过的地方,问崔九铭。

  “你在九龙山养过几年蜂?”崔九铭没看地上的草,反过来问陈庭。

  “三年。”

  “养过什么蜂?”

  “中华蜂。”

  “看我的蜂了吗?”

  “看了。”

  “什么品种?”

  “高加索和意大利蜂的杂交品种。”

  “哪种好?”

  “中华蜂产蜜多,但是繁殖太慢。您的蜂虽然产蜜少,但繁殖快,总的产蜜量还是超过中华蜂的。”

  “知道我为什么不让你看蜂,反而要你打草吗?”

  “蜜蜂的嗅觉十分灵敏,最忌讳怪味儿。不但对吃鲜葱生蒜抽烟喝酒的人有感觉,就是对陌生人身上的味儿,也有反应。您让我打草,是让我慢慢接近蜂群,使它们适应我。”

  崔九铭一直在审视着陈庭。

  他这种突如其来的提问和毫无善意的目光,顿时使陈庭感觉到了他的自卫情绪,好像有什么怕人接近的隐秘,防卫着别人对他的洞察和了解。陈庭索性也用逼视的目光望着他,心想:你身为寺院住持,又是佛门子弟,应该慈悲为本,与人为善,为什么总对别人保持着警惕?难道有什么怕人知道的事吗?

  此时,陈庭想到了京西分局对崔九铭的怀疑和群众对崔九铭的反映……

  崔九铭见陈庭脸上已略露反感,忙避开他的视线,悻悻地说:“把割下来的草,还撒在原来长着草的地方。要撒匀!”说完倒背着手回自己的石屋去了。

  奇怪,割下来的草还要撒在原地,还要撒匀!这是为什么?难道仅仅是成心折腾我,逼我对他进一步反感,卷起铺盖走人吗?

  陈庭一边把堆起的草重新散开,一边想着自己搜集的关于对崔九铭的反映……

  自从崔九铭重归寺院主持佛事,关于他的传言猛地多起来。他简直成了夕峰一带的传奇人物。特别是夕峰寺月泉双公宝塔下刮起了怪风,上山进香的人越来越多,他更成了挂在人们嘴边上的怪人:

  “你知道他为什么转来转去,总要回享殿院里那间小石屋去住?嘿,那间屋里有宝物!有人见过,他屋里有个花瓷缸,往里放一瓢麦子,能吃上好几年白面,总也取不尽!幸亏‘四清’的时候,熊儿寨把那个花瓷缸给砸了。”

  “你知道他为啥身子骨那么结实?这老家伙,荤腥儿不沾,烟酒不动,成年累月沏大料籽儿当茶喝!一喝就是几大杯,几十年没断过。”

  说他每逢初一、十五,总要去月泉双公宝塔,把晚饭端到那儿去吃;说是地质部想在那儿建个疗养院,土地都征购了,后来又挪了地方,因为他把那两座塔供活了,建筑工人挖了三天地基,硬没挖下去半尺。

  “文化大革命”中夕峰造反团把他吊打了三天,弄得他死去活来,逼他供出此事。他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即使在奄奄一息的时候,也只是重复一句话:“那儿动不得!”

  就连他在蜂场养出的蜜蜂,都有了神秘的色彩。四处传闻,说他养的蜂是花心儿变的。每逢山上百花盛开,他抖落花瓣儿一吹,就变成一窝蜂。这些天,传得更神了。刚才去夕峰寺抱椽木的佟涧川,就跟陈庭说过:老崔养的是神蜂!

  出窝在天上转两圈儿,回到箱里就吐蜜!去年,光养蜂他就捞到手九千元。九千元不止,足有一万五!听说,他怕自己的蜂飞上蟠桃园,蜇了王母娘娘,要不然,他养蜂都不用蜂箱,而且一年四季都能出蜜……

  是越说越神了。

  当然,陈庭对这些传闻,并不感兴趣。但是,他不明白,众矢之的,为什么所有人都认为这怪风和他有关?为什么陈庭刚一来,崔九铭便坐立不安变颜变色?

  陈庭把草撒完,又仔细地把撒得不太匀的地方重新弄匀,想转身叫上崔九铭,到夕峰寺食堂去吃拜师饭。可是,就在他转身面向石屋的瞬间,他发现崔九铭正窥视着的头,猛地从门缝里缩回去了!

  “师父,我请你去食堂吃顿拜师饭吧?”陈庭在窗外站定,冲小石屋里说。

  过了一会儿,崔九铭才不悦地答道:“老衲吃斋信佛,从来都是粗茶淡饭。不敢打扰!”

  陈庭听着,淡淡地笑了。

  五

  今天的晚饭,把古建队那帮年轻人看乐了。光主食就有三种:雪白的京西米饭,开花的富强粉馒头,用涧溪水冲过的、一口吞下去透心凉的芝麻酱凉面。副食就更丰富了,肉片扁豆,红烧马肉,爆炒牛筋儿,蒜末儿血豆腐。

  夕峰寺闹鬼奉神,反倒便宜了古建队食堂。用来祛鬼的牛头马面,虽说是死牲口肉,不鲜,却很便宜。

  不过,今天叫小伙子们笑逐颜开的,也许不只是因为改善了伙食,卖饭的窗口还多了位姓严的姑娘,中等个儿,圆乎脸儿,两只大眼睛冲你一忽闪:“您想吃什么?”嘿!真比喝瓶冰镇汽水还痛快!甜滋滋,肚子里有多大的气都冒了!

  晚饭后,严萍正准备早点儿涮洗,好回自己的房间去休息。她怕陈庭队长不好找自己。这时,专管择菜的那个大嫂走了进来:

  “大妹子,我帮你!”

  “不用,你也够累的了。”严萍笑着看了她一眼。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