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神枪手 作者:东一方【完结】(745)

阅读记录

  杨秀清点了点头,道:“去吧,我清理一下思路。”
  傅善祥告退,留下杨秀清一个人在书房中。
  等傅善祥离去后,杨秀清长长的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倦容,再没有刚才那峥嵘的霸气。他揉了揉发酸的面庞,考虑接下来稳定朝中局面的事情。他手中的军队嫡系军队受损,影响力也受到影响,所以有些担忧,才询问了关于北王和燕王的情况。
  两人没有动作,他才稍稍心安。
  ……
  江北大营,营地门口。
  黄士海得到李振率军返回的消息,带着杨班侯、史密斯等人在门口等待。眼见李振率领士兵出现在视线中,黄士海立刻迎了上去。
  黄士海站在李振身前,举手行礼道:“大帅!”
  李振说道:“走,先入营。”
  大军回营,李振让一起赶回来的将领士兵去休息。他回到营帐中,立刻把黄士海召集到营帐中,问道:“士海,士兵发展情况如何?”
  黄士海神采飞扬,欢喜的说道:“大帅,军队发展势头喜人,各方面都步入正轨了。最令人高兴的是末将招揽了一个名叫郑藻如的中年人,此人是我们广东的人,这个人曾经在去年组织东乡总局团练,因为支援镇压红巾军卢灵飞、黄福等人起义立有军功,获授内阁中书衔。只是朝廷没有重用,所以留在了广东。这次郑藻如北上准备寻觅出仕的机会,碰巧遇到我们招人,所以毛遂自荐,末将试了一番,这个郑藻如的确是有才华的,而且很有辩才。”
  李振呢喃了一声,眼睛骤然一亮,想到了郑藻如的来源。
  李振知道这个人,并非是郑藻如有什么丰功伟绩,是通过孙中山认识的。李振看过《孙中山全集》一书,其中的第一篇内容就是‘致郑藻如书’,是关于郑藻如的。因为这篇文章,李振才知道了郑藻如这个人,了解了郑藻如的情况。
  历史上,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郑藻如被李鸿章聘到上海任江南机械制造局帮办,总理局务,督造枪炮、弹药、机器、轮船和船坞;光绪四年(1878年),郑藻如担任天津津海关道;光绪七年,郑藻如以三品官衔大臣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三国。
  郑藻如的一生最大的亮点就是出使美国的时期,他为了维护华工和华侨的利益,连续向美国总统提出交涉,成为当时华侨和华工最敬仰的人。
  李振没想到自己军中来了个外交家,欢喜的说道:“快,把人叫进来。”
  黄士海点点头,吩咐士兵传令   时间不长,郑藻如迈步走了进来。
  郑藻如年龄三十许,唇上留着两撇小胡须,面色严肃,给人一种极为肃穆的感觉。早在李振还没有回到营地之前,黄士海说了李振回来就会召见他的,所以郑藻如心中已经有了准备,见到李振后,叩拜道:“卑职郑藻如,见过提督大人。”
  李振皱眉道:“起来吧。”
  郑藻如站起身,规规矩矩的站着,等着李振问话。
  只是,李振却看向黄士海,问道:“士海,军中不下跪的规矩已经实行了下去,难道郑先生还不知道吗?”
  黄士海说道:“大帅,我忘了告诉郑先生,请大帅责罚。”
  李振摆了摆手,说道:“下不为例,要记住,每次有新的人来,都要明确的说清楚。你实在是记不住,就制定出一个政策法规,用通知的方式传达让所有人知道。”
  郑藻如听见两人的对话,说道:“提督大人,卑职进入江北大营后,曾听军中的士兵说见您不用下跪的。当时卑职觉得不可信,所以没有放在心中。这不是黄旅长的问题,是我骨子里不相信,要论罪责也是我知道却不执行的问题。”
  李振哈哈一笑,摆手道:“无妨,一件小事而已,我只是提醒黄士海注意。”顿了顿,李振继续道:“郑先生,说说你对江北大营的看法,这段时间你在营中做了些什么事情?”
  “是!”
  郑藻如点点头,道:“卑职在……”
  李振打断道:“不需要用‘卑职’两个词,直接用‘我’的自称就行。”
  郑藻如停顿了一下,有些不适应。
  他接触的官员,上下之分是非常明确的,有着森严的等级,若是不分尊卑,很可能直接得罪了上司。郑藻如扫了坐着的李振一眼,继续道:“我在广东香山县的时候,曾组织过团练,见过清军,知道清军的一些情况。但是在江北大营见营中的士兵后,觉得这是一座营地的与众不同的营地,有着与众不同的士兵。”

52书库推荐浏览: 东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