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957)

阅读记录

  人事处处长有些尴尬,他是一位提拔不久的年轻干部,在这样的正式谈话中,顾骏却让他读小说,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出于礼貌地接过小说,随手翻了翻,立刻合上。“想不到顾老你还喜欢看这样的小说,”人事处长看着花哨的封面,敷衍说,“这是中国的推理小说,还是外国的?我读书的时候,也特别爱看福尔摩斯探案——噢,这是中国人写的,老实说,中国人写的推理小说,我不喜欢……”

  顾骏说:“我的意思,是让你注意一下,这里面写了一个案子,这案子写的就是我们这个城市发生过的一起重大的强奸谋杀案。你可以比较一下,这就是我曾经经手过的张焰强奸杀人案。这案子当年曾经轰动一时。对了,很多谈案例的书都选了它,我记得公安学校的教材上也用了这个案子。”

  人事处处长点了点头,他所以点头,是因为顾骏正看着他。这样的谈话似乎离题太远,考虑到应该尊重老同志,他不得不做出很有兴趣的样子。许多作家都根据案例写小说,以公安人员的眼光来看,这些艺术化的所谓推理小说,包括那些电视上没完没了的侦探系列剧,只能算是外行制造的娱乐品,它们充其量不过是供人消遣消遣。人事处处长不明白顾骏为什么在这时候,会一本正经地打算和他一起研究推理小说。“顾老是不是也想写一部这样的小说:”人事处处长不敢再往下说,他注意到顾骏脸上显露出明显的不痛快,“我只是开一个玩笑,我不知道这小说究竟说了什么。”

  二

  事实上,在人事处处长找顾骏谈话之前,他已经开始悄悄地对张焰强奸杀人一案重新进行调查。这件案子,多少年来,一直纠缠着顾骏的思绪。张焰最后是被枪毙的,顾骏忘不了他临死前的神态,不是恐惧,也不是愤怒,而是巨大的绝望。这种绝望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他无可奈何,心已经死了。很多杀人犯在执行枪决时,都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恐惧来。也有不怕死的,这样的囚徒似乎已对死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张焰临死前,只是感到一片茫然的失望。在他的背上插着一块纸牌,上面写着已经用红笔打了叉的他的名字,和他一起押往刑场枪毙的还有另外九名死刑犯,分别装在几辆敞篷大卡车上,沿着城市的主要街道游街示众。很多人在街上看,国庆节就要来了,这是那个特定年代的惯例,重大节日来临前夕,都要枪毙一批罪犯。

  公审大会是在体育场召开的。顾骏清楚地记得这一天是一九七五年的九月二十七日,是个星期天,天阴欲雨。在开会之前,狂风大作,大家都以为雨就要落下来,然而最后并没有下。各派出所都派人配合市局的行动,顾骏的任务是维持体育场的安全和秩序。执行枪决的是当地的驻军,这也是一种极具时代特色的军警配合。凡是遇到这样枪毙罪犯的日子,当地驻军将抽调一个班的战士扮演行刑队的角色。这些战士的枪法都特别准确,据说,在执行枪决的前一天晚上,这些战士才会被告诉他们第二天要干什么。对于这样光荣的任务,当兵的是找不到理由予以拒绝的。

  顾骏清楚地记得,在体育场简陋的休息室里,一名战士的脸色甚至比执行枪决的罪犯还要苍白难看。顾骏知道,这位战士是一名行刑队员,他手中紧握着的钢枪将结束一名罪犯的性命。他显然是第一次干这样的事,缺乏最起码的心理准备。公审大会还没开始,一切都在筹备之中。市里的领导已经到了,他的任务是在大会上宣布公审结果。顾骏认识这位领导,他是市里负责政法的副书记,为了侦破张焰强奸杀人案,他不止一次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接见过参加侦破工作的公安人员。他作出的指示是:“从严从快从重处理此案,坚决打退阶级敌人的嚣张气焰。”张焰强奸杀人案一度被列为市里的大案要案,为了迅速破案,在这位政法副书记的直接关怀下,一场侦破此案的人民战争打响了。

  一九七五年的夏天,梅城的老百姓几乎没人不知道张焰强奸杀人案。从来没有一桩案子如此地深入过人心,为了排查到凶手,各个街道各个居民点都进行了广泛的调查。那是一种地毯式的排查,这座城市中所有有过犯罪前科的人员,都被集中起来严加讯问,一个个都得老实交代他们在案件发生那天晚上的一举一动。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议论这件事,各式各样的猜测都有,流言蜚语到处传播。这件案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大得仿佛这件案子不破,公安机关就不能定下心来再做别的任何事。

  张焰强奸杀人案的侦破,在当年的确存在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正是因为影响太大,才使得那一年国庆节前夕召开的公审大会,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自发参加大会的人数,都是空前绝后。体育场人山人海,进出体育场的道路,在大会召开的一个小时以前,就令人难以置信地堵了起来。结果当犯罪分子要被押进体育场时,竟然发现无路可走,不得不临时抽调公安干警疏通交通。人们拥过来挤过去,目的都是为了能走近一些,能清楚地看见张焰究竟长得是什么模样。人们对着他指手画脚,大声议论,那情形就跟过节看戏一样。

  公审大会延误了十几分钟才开始,公安干警按着主持人念的名单,将罪犯一个接一个押到主席台下,然后便是宣读判决书。那位政法副书记是山东人,他的山东方言在梅城的老百姓听来,显得非常的铿锵有力。每个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书上的最后几句话都是一样的,都是“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恨,判处某某某死刑,立即执行。”公审大会后的一段时间内,梅城的孩子们都模仿着那位政法副书记的山东话,大声地宣布判处自己的游戏同伴死刑。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