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698)

阅读记录

  康克道:“好,你和我一同探案,却一些儿不告诉我,倘然我真个送了性命,岂不冤枉?”

  卫灵笑道:“我想告诉了你,恐怕你露出破绽来,晓得你还机警,总能够对付的。”

  说到这里,汽车已到了门口,两个人一同下车,付了车钱,门铃一响,臧桂就出来,他们走进了办事室里,卫灵又道:“我们一夜没有合眼,很该睡一会了,但是这案中还有一件事没有明白。”

  康克道:“一定是戈济民临死写的那封信了。”

  卫灵点点头,从袋里拿出来,摊在台上,两个人一同念道:“卫灵先生转雷震欧医生鉴,我前谈贫血症秘方,除人参、鹿茸、肉桂、苁蓉十一味外,尚有一味,当时吝不遽告,现余不愿再秘,特以奉闻。盖所用者即人脑是也。此事虽觉可惨,惟牺牲一人,而救多数人之性命,揆之人道主义,亦尚无背。近又研究得一新法,可以猿脑代之,余已累次试验,颇有奇效,先生以后治贫血症,盍一试之,如确可靠,则医药界上,先生亦可谓发明家矣。此书达览之时,余已早离人世,幸先生弗以余为念。戈济民白。”

  原载《侦探世界》,1923年第四期

  夜半钟声

  陆澹庵

  一

  自从阳历正月一号起,上海的《申报》、《时报》、《新闻报》上都登着“大中华函授学校”的招生广告。那函授学校的地址,在天津路长兴里九号,校长冯逸庵是一个高级师范的毕业生。校中课程,分为国文、英文、商业三科,科目很完备,各科所聘定的教员,均在报上宣布,大概都是一时知名之士。学费也定得不贵,国文、英文两科每学期只收十元,商业科加一倍,每学期二十元,讲义等费一概在内。若是一个人兼读两科或三科,还可以格外优待。报名的时候,须预先缴足一学期的学费,各科都是两年毕业。据广告上说,商科毕业的学生,校中还可以替他保荐职业。所以自从这广告登出之后,报名的人很不少,一个月之中,居然收到了二百几十个学生。学校还没有开门,报名的人就这样踊跃,真可算得是十分发达了。

  五个月之前,这位大中华函授学校的校长冯逸庵先生,还在亚东公学当教员哩。将近暑假的时候,偶然为了一件事,与校长发生了意见,一时负气就毅然向校长辞职。校长虽然再三挽留他,他却执意不肯,等到暑假之后,便把铺盖行李搬出校去,住在一个亲戚的家里。他原籍是浙江乌程县人,家世清贫,并无什么恒产。一家数口,都靠着他一个人养活。这一回他在亚东公学辞职出来,因为那生计上的逼迫,心中非常愁闷。所以暑假期内,他就暂时住在上海,四处托人设法,要想找一个适当的职务。但是上海的社会实在是人浮于事,谋事很不容易,隔了一个多月,方才有一个朋友把他荐到一家陈公馆里去教授几个小孩子。每天功课很多,束脩却送得极薄。这种门馆式的西席先生,逸庵本不愿意去就的,但是闲着没事,也不成个事体,只得勉勉强强地答应下来。那陈公馆的主人,名叫陈康侯,是广东潮州人。据说家里很有几个钱,还开着两爿洋货字号。此人烟瘾很大,又娶了两个小老婆,家里排场十分阔绰,每天非睡到下午四五点钟不能起身。所以逸庵在他家教了几个月书,轻易却不能见这位东翁的面孔。逸庵天天与几个小孩子厮混,实在觉得无聊得很,可是一时又找不出什么好一点的事情来,心中十分焦灼。到了阳历十二月上旬,他无意之中忽然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原来有一个新交的朋友忽然竭力帮助他,开办了那个大中华函授学校,自己居然做起校长来,这真是逸庵所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那个出力帮助逸庵的朋友,名叫杨德泉,就是陈公馆主人陈康侯的内侄,是个商界中人,向来做洋货掮客的。此人年纪不过三十左右,办事却精明强干,他没事的时候时常到陈公馆来闲逛,渐渐地便与冯逸庵认识。两人谈得很投机,从此之后,德泉每到陈公馆来,就找冯逸庵谈天。逸庵因着境况不佳,每每与德泉谈起,总有些牢骚抑郁的话。德泉问他既然不高兴做西席,为何不另谋一个职务。逸庵叹口气道:“我也未尝不想另图发展,可是没有恰当的机会,也是枉然。我前年有一个朋友曾经开办过一个中英文函授学校,当时学生很多,办得十分发达,后来这位朋友因为另就别业,生生地把这函授学校解散了,我当时替他很可惜。如今我也想要照样地办一个,可是开办的费用大约至少也要三四百块钱,我现在两手空空,怎样办得起来呢?”德泉听说,也替他叹了一口气。隔了一个多月,这时候已经是十二月的上旬,有一天德泉到陈公馆来,忽然兴冲冲地问逸庵道:“你不是说要办一个函授学校吗,现在还想办不办呢?”逸庵道:“办是想办,可惜没有开办费啊。”德泉道:“你若果然要办,所有一切开办费,我可以替你代垫,将来你收下学费来,还我便了。”逸庵喜道:“这话当真吗?”德泉正色道:“谁来骗你不成?”逸庵见德泉真肯拿出钱来帮助他,心中十分高兴,当时就与德泉商议开办的计划。德泉劝他在中英文之外,加添一种商业科,收费可以略巨。所有各科的教员,必须聘请几个知名之士,以便登报号召。这两种意见,逸庵都很赞成。德泉又说:“学校的房子我也替你留心找着了,就在那天津路长兴里九号门牌,有一所两上两下的房子,本来开着一家钱庄,就在这几天内快要迁移了,听说房租还不贵,我们不妨把它顶了下来,校中倘然嫌多,将来还可以转租给人家的。你若赞成,我明天就替你去租下来,所有一切顶费小租等项,我都替你垫付便了。”逸庵听了,岂有不赞成之理,当时一口答应。德泉又说:“校中一切木器等类,都可向嫁妆店去租的,所有各科的教员,倒要你自己去接洽。此地的门馆,你既然不十分高兴,从下月一号起,不妨就辞掉了它,专心去办那函授学校。但是我却只能暗中帮助你,不可教别人知道,你千万要严守秘密。因为我姑夫倘然知道了,一定要怪我多事,他老人家发起脾气来,于我的前途却很有妨碍的。至于你倘然要钱用,尽可向我拿,将来一总还我便了。”逸庵也不明白德泉对于自己为何这样热心,他心中只觉感激得说不出来,当下便一一答应了。自从那一天起,两个人便分头进行。房子也租好了,教员也聘定了,一切都已布置齐楚。德泉果然替他垫出了三百几十块钱,逸庵感激非常,当时便去见那陈康侯,把门馆辞去。康侯略略敷衍了几句,倒也并不十分挽留。到了月底,逸庵便搬到新屋里去住。这时候新屋里已经把租来的木器陈设起来,收拾得焕然一新,门口和弄堂口,便把那块大中华函授学校的招牌钉起来。德泉又荐来两个人,一个是书记江祖淹,一个是茶房阿炳。阿炳陪着逸庵住在学堂里,江祖淹却是早来夜去的。布置完备,逸庵把招生的广告,送到新、申、时三个报馆里,叫他们从正月一号起,登在报上。开学的日期,定在三月一号。这么一来,这个大中华函授学校,总算是具体的成立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