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754)

阅读记录

  眼看着两个人就红了脸,魏佳赶紧上前劝架,这时又来了一辆长途车,他们的争吵才算告终。一路上谁也不理谁,郝小雨似乎很委屈的样子,眼睛使劲儿地眨巴着。易拉明挺后悔的,觉得自己太不够男人了,决定下车后向郝小雨赔礼道歉。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下车时,郝小雨说:“易拉明,也许你是对的。住到那个院子里去,可能真是个不错的主意。你没准儿能发现我难以发现的情况,你有侦查经验。”

  “哇,我感动得都要哭了!”魏佳装出感动得要命的样子,“这就叫大义灭亲呀!”

  话音未落,腿肚子上挨了重重的一脚。

  易拉明感激地望着郝小雨,同时朝魏佳喊道:“谁要灭亲了,你懂不懂歇后语?喂,郝小雨,你真的同意啦?”

  “嗯。”郝小雨点点头,“我觉得你的提议是对的,这可能是唯一的办法了。只是我觉得真要这样的话,应该得到你爸爸的同意才成。另外……‘大义灭亲’是成语,不是歇后语。”

  来龙去脉

  老姑奶奶那只檀木箱子的箱盖打开了,扑出一股浓烈的樟脑丸的味道。易大海下意识地朝后闪了闪,并和小顺子对视了一眼,屋里的光线不是特别好,老姑奶奶嘿嘿笑着说:“要开灯不?”

  二人齐说不用。老姑奶奶探过身子,诡秘地望着木箱里那些普普通通的东西:“给你们看一件宝贝。”

  说着话,老人把手伸进了箱中的那些衣物底下去了,那姿势看上去简直就是“瞎老太太摸鸡蛋”。摸着摸着,她笑了,手缓缓地抽了出来。易大海和小顺子居然有点紧张,也有点激动。

  出现在老姑奶奶手里的,是一个黄绸子布的小包。老姑奶奶把包递给易大海,让他打开看看。易大海发现那布包居然挺有些分量,是个挺沉的东西。黄绸布一层层揭开,里边还有一层灰布。灰布再揭开,里边的东西露了出来,是个浑圆浑圆的铜饼。

  “知道吗,这就是古代人用来当镜子照的东西——古镜。”

  听到“古镜”二字,易大海禁不住“哦”了一声,他猛然想起郝小雨曾经说过的“古井贡酒”。啊,看来是大大地听错了,老姑奶奶和那个梁文的议论内容与“古井贡酒”毫不相干,他们说的是“古镜”——这面古镜!

  “盖上箱子,咱们出去聊。”老姑奶奶招呼道。

  三个人很快又回到藤萝架下坐好,保姆送上茶,快步离去了。易大海把古镜举到眼前细看,发现那光洁的镜面已经被氧化得无法照人了,但摸上去真舒服。可以想见当初能照人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小顺子也伸手摸了摸。

  老姑奶奶说:“我们小的时候,两面古镜和玻璃镜子似的,照人可清楚啦!”

  “两面?”易大海十分惊讶地看着老姑奶奶。

  老姑奶奶说,就是两面,后来战乱纷纷,现在就剩一面了。易大海仔细翻看着古镜,心里嘀咕着。古镜一面光洁微凸,另一面则是凹陷的,正中间有一个圆形的乳头状突起。在突起的一侧,隐约有个印记,细看形状有趣:“”。

  小顺子说:“这好像是八卦符号。”

  老姑奶奶说:“这是坤卦,属阴。丢掉的那面古镜是乾卦,属阳,你们知道乾卦怎么表示吗?”

  易大海说句我知道,便在地上写了个“”。

  老姑奶奶点头道:“对对,这古镜原本是一对儿,这一对儿可是当年的宫中宝物哇。只可惜丢了一面。”

  易大海再也等不了啦,迫不及待地对老姑奶奶说:“老人家,你海外来的兄弟是不是来要这个古镜?”

  老姑奶奶站了起来,神情有些变化:“可不是吗,就是为了这个。他让那个梁文一次又一次地找我谈话,让我把两个镜子给他,他说这东西在国外值大钱呀!可是,我哪有两个,我只有一个呀!哼,就一个我也不给他!”

  看来郝先生带着梁文回国的目的并不复杂,是为了古镜——进一步说,是为了钱。易大海探身问老姑奶奶:“老人家,你细说给我听听。”

  于是,老姑奶奶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

  老姑奶奶是旗人,也就是清朝的贵族。他们家有不少宫里的东西,比古镜更值钱的东西也有。那时候古镜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两个大铜饼子而已。后来家道中落,好东西便被典当出去换钱了。

  老姑奶奶的父亲是个有志人士,很早就留学欧洲去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用老姑奶奶的话说,父亲学成回国的时候,他和弟弟,也就是如今的郝老先生,已经在念私塾了。她八岁,弟弟六岁。

  父亲学的是物理,回国后在大学教书,平时闲暇就和他们姐弟俩玩耍嬉戏。讲到这儿的时候,老姑奶奶突然孩子似的笑起来:“哈,他可有意思啦,用这面镜子交给我们折光原理——你们知道折光原理吗?”

  “您是指若干面小镜子互相作用的折光原理吗?”小顺子问。

  老姑奶奶挤着眼说:“我老了,怎么说我是记不清啦。大概就是你说的那意思。你们跟我来,我告诉你们我爸爸的折光原理。”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