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589)

阅读记录

  “是的。可是我看董老太太是个好人。”张明补充了一句。

  “所以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首先要顺着孙发贤这个线索追查下去。”刘处长坚定地说。

  “您认为孙发贤就是本案的凶手吗?”张明迫不及待地插问了一句。

  “现在下这样的结论尚早,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充分的根据。”刘处长说,“不过,我认为孙发贤这个人的确有抓紧调查的必要,特别他是目前我们仅有的一条线索……”

  “我完全同意您的意见,”张明按照自己的理解说,“他过去曾是一个盗窃犯,才出狱不久,最近又情绪不安,喝大酒、出事故,还同来历不明的人厮混,这个人确实十分可疑。”

  刘处长沉思了一会儿说:

  “明天一早我们就给唐山市公安局发一封电报,请他们查查孙发贤这次回家的情形……”

  “事情可真复杂啊!”张明不是在抱怨,而是认真地在考虑刘处长提出的问题。

  “是呀,同看不到的敌人作斗争,就是复杂的事情。用你的话说,这可没有在部队打仗痛快,但是经过我们坚强地斗争,最后击败了敌人,到那时候你的感受会比在前方打了一个歼灭战还要痛快得多。”刘处长站起来,关切地说,“今天太晚了,你先去睡吧,我还要拟一个向何厅长报告的电报稿子,明早一起发。”

  “您也该休息了!”张明也以关怀的心情催促着首长。

  他一直等到首长办完事情,才入睡。

  又一件凶杀案

  刘处长给何厅长的报告中这样写道:

  ……我们访问过了董老太太和A矿第二坑党组织,他们介绍了很多宝贵的情况……您还记得吧:从死者身上发现的那张车票,是1953年12月5日32次京—沈快车,卧铺号是第五节车厢,第七号卧铺间,老太太也恰是坐的同车同卧铺间,另外她看到的那个穿黄大衣的青年人的年龄、身高、衣着也完全和死者情况相似,并且她还证明了:穿黄大衣的青年人很可能是在绥中县一带就“失踪”了……因此,现在可以断定,死者就是董老太太在火车上所看见的那个穿黄大衣的青年人。至于这个青年人又是什么人,目前尚无一点线索。不过,我们根据作案的手段来判断,凶手是与死者同一卧铺间的可能性极大。因此,我们决定顺着这个线索追查下去。……

  近日来,刘处长同张明对大汉孙发贤进行了严格的审查。但是并未发现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他是火车上的凶手。

  这天下午,刘处长与张明刚从A矿第二坑回来,正在翻阅第二坑汽车司机裴原的档案,市公安局一位女译电员送来了一封电报。刘处长连忙拆开一看,原来是唐山市公安局关于协助调查孙发贤情况的复电。内称:

  抚顺市公安局转刘文忠同志:

  侦字250号来电收悉。关于孙发贤探亲一事,经调查结果,与来电所述情况完全符合,并未发现任何可疑之处。此复。

  唐山市公安局

  1954年1月12日

  刘处长看完随即把电报交给了张明。张明很快看完,便对刘处长说道:

  “看来,他确实不是火车上的凶手了。”

  “是呀。”刘处长说,“不过,我们要尽快地搞清楚:他探亲回来以后为什么思想上表现不安,还有他在火车上所见到的情况。这对我们会是很有用的。”

  “这么说,你看我们是否可以找他谈谈?”张明问道。

  “不仅可以,而且势在必行。”刘处长肯定地回答说,同时吩咐道,“你马上就跟王云同志联系一下,明天咱们就去找孙发贤谈。”

  深夜。皑皑的鹅毛大雪满天飞舞。街上早已断了行人。公安局招待所的一间屋子里仍然亮着灯光,这是刘处长和张明还在紧张地工作着。刘处长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份文件,张明伏在桌子上在抄写刘处长第一次给何厅长的工作报告。

  屋子里寂静无声。

  突然,桌上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室内的沉静,它响得那样清脆而急促,仿佛要告急似的。

  张明迅速地拿起话筒,说了两句话,马上就交给了刘处长。

  “文忠同志吗?”电话里传出了公安局黄局长急促的声音。

  “啊,是呀。”刘处长回答着,“啊?被杀了?……嗯,好,我马上就去。”

  刘处长的脸上立时现出十分惊疑的样子,眉头紧锁。当他放下电话时,便对张明急促地说道:

  “张明,孙发贤方才在家里被人暗杀了,咱们马上出发。”

  不一会儿,他们便赶到了现场。

  黄局长已先一步来到这里。他正在向民警询问情况。见刘处长来了,他便走过来打招呼,并介绍说:

  “人还活着。头部被器械击成了重伤,我们已经把他送到矿务局医院去了……”

  “知道事情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吗?”刘处长插问道。

  “孙发贤的妻子到派出所去报告的时间是23点55分。”黄局长答道,“据她说,大约在11点钟时,外边有人敲门,她从睡梦中被惊醒,见丈夫还未睡,独坐在一把椅子上发呆,她就让他出去看看是谁叩门。起初他不愿出去,后来门叩得紧了他就出去了,可是过了约半个小时还不见他回来,她不放心,也起身走了出去,这时在门前便发现了他不省人事地躺在雪地上。”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