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585)

阅读记录

  这位青年侦查员,从部队上转业参加公安工作不久。因年轻、热情,被组织上送到北京公安干校学习了两年。三个月前才从公安干校毕业派到省里来做侦查员的。这次是他第一次担任侦查工作。

  关于这个案子的情况,他已听首长介绍过了,虽然他还不大知道全部底细,但已经知道这是一个复杂而重大的案子,遇到的对手将是非常凶恶而狡猾的敌人。因此,心里虽然有些紧张,但是很庆幸自己一出马就参加破这样大案子工作,真是光荣极了!他暗下决心,“这次工作一定要做好,绝不辜负党的信任和委托,非立他一功不可!”

  张明虽然眼睛未离开书本,但他看得并不认真,心里在不住地想着即将担负的重要侦查任务。

  他虽然来省厅不久,但早已听说了刘处长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侦查员,机智勇敢,有相当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且能用简单的话语解释清楚复杂的重大问题,而且待人亲切热诚,尤其是对青年同志总是像慈父一般……张明心想,自己即将跟这样一位好首长在一起工作,就是再大的疑案也会马到成功的,并且也一定会学到许多新的本领……

  ……刘处长一出厅长的门,对厅长的那个关于吃饭睡觉的“另外指示”,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他急促地走进自己的办公室,见张明坐在那里呆想着什么,便大声地说:

  “小张,等急了吗?破案计划厅长已经批准了,准备行动吧。”

  “不,没有等急。”张明猛地站了起来,仍像军人一样地回答着,“我随时准备完成您的指示,请首长吩咐。”

  刘处长向张明扼要地介绍了方才同何厅长所谈的计划情况之后,即亲自起草了一份电报,然后把它交给张明,说:

  “把这份通报,马上送机要室电发给本省各地公安局,并抄送其他省、市公安局。”

  张明接过电报,转身走了出去。

  ……

  转眼一个星期的时间过去了。

  在这一个星期内,刘处长同张明亲自走访了绥中县公安局,与有关人详细地谈了话,打听着各种情况,提出疑问与他们商量,并亲自又勘查了现场,复核了法医的化验报告。接着便同张明到鞍山、抚顺,向当地公安机关作了具体部署和指导,还检查了其他市的工作。

  但是,线索还是没有发现。

  年轻性急的张明可有点沉不住气了,从抚顺刚回到办公室他便对刘处长说:

  “难道敌人钻了天,就连一点影子也没留?”

  刘处长看出来他是在着急,便安慰似地说:

  “别急,小伙子。咱们一定会找到线索的。这是无形战线,可不同在部队同敌人面对面的干!”

  刘处长安慰张明,也是安慰自己。因为他心里其实比张明还着急,恨不得一下子能把那祸国殃民的敌人捉住。可是他知道,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是对付这样一个狡猾的敌人。光靠着急不行,必须要依靠智慧,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玩意儿可真是没有部队打仗痛快!”张明继续暴露着自己的思想情绪。

  “所以首先要有耐性。”刘处长说,“当然更重要的是要靠我们努力!”

  “难道这些天来我们做得还少吗?”张明反问道。

  刘处长知道张明年轻,虽然受过几年专门训练,但还缺乏与隐蔽敌人实际斗争的经验,因此并无怪意,而是耐心地对他说:

  “是的,做得还少,可以说是很少。因为我们还没有捉住敌人的一点影子。”

  “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应该按照我们既定的计划,深入地继续进行工作。”

  ……

  又一个星期过去了。

  这些天来,省公安厅不断地收到各地转来的有关检举信,一共有百多封。张明不用提多么高兴了!在办公室里审阅文件时,他不住地叨念着说:“发动群众这个办法真好!”

  刘处长坐在他的对面,看出了张明对群众的检举信颇有感慨,便乘势对他说:

  “群众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我们时刻都紧紧依靠群众,就可以绝对地战胜敌人。”

  “对。不过,原来我曾经这样想过:公安侦查工作是秘密的,不应当和群众见面,显然这种思想是十分错误的了。”张明毫不掩饰自己的错误观点。

  “是呀,我们绝不能把公安工作神秘化。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各种工作都是万灵药。”

  说完,两个人又开始审阅着信件。

  工作进度很快,他们看得很细,经过两个昼夜的紧张突击,到这天下午,百多封信件只剩下最后几封了。可是并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的线索。许多信件虽然是很有价值的,但其中所检举的问题皆与本案无关,他们只好把那些信件,负责地转给了有关部门去处理。

  张明看到仅剩下几封信了,心里不免有些失望。他离开自己的座位,从茶几上给刘处长倒了一碗水,端到刘处长的办公桌上,然后脱口说道:

  “这批信,看来是没有多大希望了。”

  刘处长并没有理睬张明说的话,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封信件。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