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522)

阅读记录

  赵颖说完,崔科长和陈飞两个人都笑了。

  万花乡夜话

  由铁岭火车站工人王祥的介绍,得知原在铁岭火车站后来调到开原站的一位老工人于世禄,当时曾在行李房工作,他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况,王祥也是从他那里听来的。

  陈飞和赵颖又来到了开原车站,到开原以后才知道这位老工人已经退休了,现在在开原城郊的万花乡。他俩合计了一下,决定不吃午饭,马上去万花乡。

  由车站到万花乡,大约有四十里路,他们穿过公路,上了窄小的毛毛道。陈飞身高脚快,走起来健步如飞;赵颖毫不示弱,紧紧跟在后面。她心里怀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当侦察员是自己渴望已久的一件事情,现在,终于成了现实。领导上能够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案子交给自己和陈飞,这真是一次难得的实际锻炼和提高业务本领的好机会,自己一定要虚心地向老侦察员学习,弄清楚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解开十年来的“谜”……但是,案件接到手已经两天了,从沈阳到铁岭,由铁岭到开原,访了不少人,还是茫无头绪,心里又不免发急,望着眼前这一望无垠的大地,脚下曲折的毛道,走着,走着,心里那种激动的心情又开始下沉了。

  “小赵,累不累呀?”陈飞突然回头问道,吓了赵颖一跳。

  “不,不累!”

  虽然嘴说不累,可是,额角上已经微微冒汗了。

  陈飞放慢了脚步,好像看透了她心思似地说:

  “小赵,当侦察员得有顽强的毅力呀!光靠热情是不成的,许多人认为侦察员就像某些小说和电影中所描写的那样神奇,怎会想到真正的侦察员是在一点一滴地工作着。为了一句话、一个普通的线索,而跑漏了鞋底,别人也许认为这是平凡的工作,正是因为把这些平凡的工作积累起来,才出现了不平凡的奇迹。”

  赵颖听着陈飞的话,联想到刚才自己的想法,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

  前面天空飘来了一片乌云,顷刻之间,雨点哗哗地落下来。两个人不顾风雨的袭击,大步地向前面一棵孤树跑去,快跑到跟前,才发现树刚发芽,只好站在光秃的老树下面。春雨虽然不像夏天的暴雨那样猛,但却丝丝拉拉不息地下着。雨水顺着赵颖的头发从额角流下来,衣服已经淋透了,紧紧地贴在身上,冻得她直打冷战。

  陈飞见她冻得那样子,对她说:

  “别老站在那里,来,咱们活动活动!”

  说着,两个人模仿着广播体操的动作,伸胳膊抬腿地蹦跳了一阵。赵颖被淋得确实有些够受,但她情绪丝毫没有低落,仍然是笑呵呵的,陈飞心里暗暗地想着:这是个能吃苦有耐力的姑娘,是个有发展前途的侦察员。

  当陈飞和赵颖赶到万花乡时,已经是黄昏了。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主任见他俩淋成这个样子,从家里给他们拿来了几件衣服,催促他们把湿衣服换下来,接着向他俩介绍了于世禄的近况,说他虽然六十多岁了退休在家,可是他还主动向社里要工作做,现在已经是社里的模范饲养员了。正谈的时候,进来一位老人,上身穿褪色的旧铁路职工制服,系了一条布腰带子,下身是新做的斜纹青布裤子,没有戴帽子,鬓发花白,加上前额的重重皱纹,显得更加苍老了,一进门就问:“哪位是从沈阳来的呀?”

  社主任赶忙介绍说:

  “于大叔,就是这两位同志,”又对陈飞、赵颖说:“这就是你们要找的老工人于世禄。”

  原来,合作社的社员们互相传说着从城里来了两位客人,说是要访问于世禄,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于世禄那里了,老工人连帽子都未顾得上戴,就来了。

  陈飞简单地向老工人说明了来意,请他给详细地介绍一下当时现场的情况,老工人很热诚地说:

  “走吧!到我家里去坐吧。”

  不由分说,拉着陈飞和赵颖就走。回到家,急忙吩咐儿媳妇做饭,因为老人晚上还得喂牲口,吃过饭,他们索性跟着老人到牲口棚去了。

  夜里,为了让陈飞和赵颖他们烤衣服,老人特意在牲口棚前升起了一盆木炭火,大家围在那里,赵颖拿着一件上衣烤着,听于世禄讲起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一九四八年的秋天,大约是解放前的一个多月吧,那时候,我在铁岭车站运货处当记票员。一天,从沈阳寄来个柳条包,一直搁了十几天没人来取,大家伙也都觉得奇怪,这是个旧柳条包,外面用麻绳捆着,上面写的地址是铁岭自古以来就没有过的地方,寄货人的名字我还清楚地记得只有五个字:沈阳张百顺。”

  “日久天长,大家伙也就不拿它当回事了,有的人靠着它休息,有的人在那上面下棋,还有的人拿它当饭桌子,在行李房里挪来挪去,把角都磨破了,又过了几天,从柳条包内好像发出一股难闻的味来,我好奇地用指头伸进去一捅,里边稀软乎,也说不上是什么东西,大家伙七吵八嚷地找来了站长,打开柳条包一看,呵——”

  讲到这,老人停了一下说:

  “哎呀!可真惨哪,是个无头无肢的妇道。”

  “当时马上就报告警察局,来了法医,好一气检验,验后,站长叫我和一个姓胡的搬运工,把它埋在防空壕里了,以后就轰动开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