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521)

阅读记录

  “这是惊险小说呀,还是一幕喜剧?”那人咕哝着,反倒下车来,向江南迎了过去。李曼华吓得像受惊的母鸡般地叫了起来。

  “谢谢你,同志!”那人站在江南面前,很庄严地说,同时伸出了右手,“你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为人民服务!处长同志!”江南按照军人那样立正,毕恭毕敬地答道。

  汽车那边传来一阵叫喊。孙处长回过头去。原来李曼华发现了在车里坐着的是糖果售货员和那个穿旧军衣的麻子;她再也受不住了,她像一个疯人那样,瘫倒在汽车旁边,用两手狠命地去抓那水泥铺的地面。

  选自《“赌国王后”牌软糖》,群众出版社,1958年

  一件积案

  国 翘

  一份检举材料

  机 密

  铁公刑字第109号

  沈阳市公安局:

  兹据我县铁路工人王祥同志反映:在解放前夕(四八年九月),曾在铁岭火车站行李房发现由沈阳寄来的一个柳条包,内装一具无头无肢的女人尸体,寄件人署名为张百顺,希望你们参考查找。

  铁岭县公安局

  一九五八年四月十日

  〔附:王祥同志检举材料一份〕

  崔科长在翻阅材料时,对这一份注意起来,他燃着一支烟,陷入长时间的沉思中。

  从公安工作“大跃进”以来,经过了几次运动高潮,积案已经破获的没有多少了,这一份线索材料应该怎样处理呢?事情发生在旧社会,距今已经十年了,虽然可以肯定柳条包是从沈阳寄发的,但隔了这么长的时间,凶手还能在沈阳吗?即或是在沈阳,这个二百多万人口的城市,怎样去找呢?署名张百顺,可是谁杀人能写上自己的真实姓名?那不等于自投法网吗?

  崔科长重新又燃起了一支烟,信步走到窗前,拉开了窗帘,见外面下着淅沥的小雨。天已经快亮了,远处传来有轨电车的锵锵声,马路上行人很少,一辆三轮车载着几个包裹,冒雨疾驶过去……这偶然的景象,触动了他的思潮,他凭着职业中锻炼成的记忆力,想起了在五○年镇反时期曾收到一个三轮车工人反映的情况:说是在解放前的一个多月,有一个穿美式军用大衣的人,说话金复州口音,肩上扛一个柳条包,手里还提着一个油布包裹,神色慌张地上了他的三轮车,拉到北站寄走了柳条包,然后又到南站寄走了油布包裹。直到解放后他也是一直怀疑这个人的行动。在镇反运动中,决定把这件事情报告给公安机关。当时因为线索太少,无法查找,也就搁下了。这个线索和铁岭来的检举材料有没有关系呢?……

  崔科长想到这里,感到右手两个指头火辣辣地痛,一看,原来香烟只剩下短短的烟蒂了。他把烟蒂扔到痰盂里,然后,张开两臂,刚刚伸一下懒腰,想抖落一夜的疲倦,一眼看见陈飞和赵颖站在门口。

  “怎么,起来得这么早?”

  赵颖捂着嘴嗤嗤地笑了一阵,说:

  “你还说我们哪!你自己不是起来得更早吗?”

  “嗯!你们来得正好。”崔科长说着,把铁岭转来的文件递给赵颖。

  赵颖是从公安干校毕业不久的一个姑娘,今年才十九岁,分配到市公安局刑侦处工作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领导上看她的学习成绩优良,工作又非常热情,所以分配她做侦察员。在老侦察员的带动下,她已经参加过几个案子。她和所有青年人一样,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她处处学习着老侦察员们的作风,甚至他们的一举一动,说话,打手势,她都暗暗地模仿着。

  她看了崔科长给她的文件,心情是很激动的,耷拉在胸前的两条发辫微微地起伏着,她不知怎样好,看看科长,又看看陈飞,心里想:仅就现有的一点材料,线索又这样渺茫,这不是像大海捞针吗?于是不自觉地自语着:

  “十年了,沈阳这么大……”

  崔科长看她犹豫的样子,笑着说:

  “怎么,有信心吗?”

  “有!”赵颖的脸微红了一下,然后望了陈飞一眼,接着说:“人民群众送来了检举材料,就是对我们公安机关的信住,何况有老侦察员的帮助,我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这时,陈飞也走过去,两人共同研究着这份材料。他是个比较老练的有经验的侦察员。高大的身躯,宽大的肩膀,给人的印象,好像是身上蕴藏着总也用不完的充沛精力,从他的脸上看,他要比真实的年龄老得多,虽然是二十多岁的人,前额却印着几道深深的皱纹。他心里明白,这一次科长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和赵颖,不仅一定要完成任务,而且是要他在实际工作中帮助赵颖,使她更快地锻炼成为一名又红又专的侦察员。

  “这里还有一份材料,可以做参考,可惜的是后面只署名一三轮车工人,无法查对了。”崔科长在卷柜里翻了很长时间才把这份五六年前的材料找出来。

  赵颖又把这份材料看了两遍,满高兴地递给陈飞说:

  “老陈,你看,这两份材料的时间、地点是一致的,假如这两份线索真的能够联结起来的话,这个人很可能是在沈阳。”

  “但是人可以到处流动的呵!”陈飞故意地搭讪了一句。

  “只要这个人没出中国,就一定能把他逮捕归案!”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