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194)

阅读记录

  我关上房门,这才看见了客厅的门。客厅很大,里面铺着很厚的地毯,摆放着沙发、茶几、书柜、写字台等家具。正面墙上有一幅很大的中国山水画。画上题的诗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侧面的墙上挂着一个竖条幅,上面写着一个大字——“忍”。房间里还有一种怪怪的香草气味,不太强烈,但是很悠长。整个房间里的东西都摆放得井井有条,真不像一个单身男子的住所。

  杨先生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了。见面寒暄之后,他很认真地对我说:“既然你想跟我学习证据学,那我就要系统地给你讲授。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不仅要让你了解证据学的基本内容,而且要让你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有人说,不了解一门学科的历史就不可能把握这门学科的精髓。今天,我就给你讲第一课: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我坐在沙发上,微微仰着头,看着杨先生。我想,我的样子一定很像个认真听讲的学生。

  杨先生慢慢地走到窗前,转过身来,犹如站在讲台上面对一班学生那样,声音朗朗地讲了起来:“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和交往的地域范围比较小,或者说,在同一群体内生活的人口数量比较少。因此,案件的情况一般都不太复杂,案件发生的形式一般也都表现为双方争讼。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张三说李四偷了他的东西,李四说张三弄坏了他的东西,双方发生了纠纷,怎么办呢?去找法官或者其他裁断人员。在有些案件中,法官或者裁断人员主要靠听取争议双方的陈述或其他证人的陈述就能认定案情。但是在有些案件中,虽然案情并不怎么复杂,但是没有证人,仅凭争议双方的陈述就很难分辨曲直。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当时,人类的认识能力很有限,没有科学的证明方法,只好去求助于神明的力量。于是,神明裁判的方法就应运而生了。”

  “什么叫神明裁判啊?”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神明裁判就是用一定形式来请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意旨表现出来。最简单的方法是向神灵宣誓。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比方说,张三告李四偷了他家的羊,李四说没偷。法官查不清楚,就让他们分别在神灵面前发誓。如果其中某个人不敢对神灵发誓,就证明他说的是假话,法官就可以判他败诉。”

  “那肯定两个人都敢发誓啦。”

  “那也不一定。当时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神灵有盲目的崇拜心理。而且这种宣誓都要在庄严的宗教仪式下进行,以便增强其神秘的威慑力量,所以有些人确实不敢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神灵说谎,或者在说谎时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当然啦,如果两个人都敢面对神灵发誓,那就要看他们的表现和反应。如果其中一个人在发誓的时候神情慌乱,或者在发誓之后表现出某种神灵报应的迹象,那么法官也就可以判他败诉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但是,如果双方都很沉着,而且事后都没有任何反应,那法官该怎么办呢?”

  “现实中确实有这种情况。有些干坏事儿的人就是不信神灵,或者他们虽然相信神灵,但是认为神灵的报应毕竟比人的惩罚更为遥远,所以敢于面对神灵撒谎。另外,随着神誓法的广泛使用,它的心理威慑作用就越来越小,因为很可能有些面对神灵撒谎的人并没有受到神灵的报应。知情者就会认为神灵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于是,越来越多的争讼双方都敢于面对神灵,信誓旦旦,令人难辨真伪。怎么办呢?法官们不得不去寻找其他的证明方法。这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神明裁判法,如水审法、火审法、圣谷审法、圣水审法、热油审法,等等。世界各国的神明裁判方法是五花八门,标准也各不相同。”

  “杨先生,我没听明白。水和火怎么审案呀?”

  “比方说,古代巴比伦人在审理案件的时候,就经常采用水审法。按照《汉穆拉比法典》中的有关规定,如果某自由民的妻子被人告发有通奸行为,但是她自己不承认,那么法官就会命令人把该妻子扔到河里去。如果那个女子沉到水里淹死了,就证明她有罪;如果她没淹死,还浮在水面上,就证明她无罪。”

  “看来那个时候的人都不会游泳。”

  “很有这种可能。不过,古代日耳曼人采用的水审法检验标准恰恰相反。他们把犯罪嫌疑人扔到河里之后,如果那个人浮在水面上,就证明他有罪;如果他沉下去了,就证明他无罪。因为,日耳曼人认为水是最纯洁的,不会接受有罪的人。”

  “这么说,如果被扔到河里的人沉了下去,法官还得赶紧派人下去打捞。真是怪麻烦的!我看还是巴比伦人的方法比较简单,淹死就算了。”

  “古时候的人可不像你这么聪明!他们把这些方法看得非常神圣。也正因为当时的人都很相信神灵,所以这些方法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那么火审法是怎么回事儿呢?”

  “火审法就是利用火的灼热对人体的考验来查明案情的方法。我告诉你,法国人的祖先就曾经广泛使用过这种证明方法。甲说乙偷了他的东西,乙说没偷,法官也无法分辨事实真相,就让人用烧红的烙铁烫当事人的手掌,双方当事人都得接受这种考验。法官要同时对神祈祷,然后看谁的手掌没有伤或者伤得轻或者伤好得快,法官就裁定谁的陈述是真实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