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技术宅太子_痒痒鼠【完结+番外】(541)

阅读记录

  如愿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康熙皇帝笑眯眯的发糖,“将来园子建好,会竖碑写上诸位的贡献。”

  在场的众人一听,心里最后的一丝不舍瞬间飞的无影无踪。到了他们这个份上,不缺银子、不缺地位,就缺多多的青史留名。这六个园子建好,必将轰动世界,永垂青史、永传后人,而他们的名字也将跟着它们被后人念在嘴里。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太子殿下就被兴致高涨的皇阿玛抓着探讨各国园林艺术,引得各位大人在他的出阁讲学上也是探讨园林艺术,街头巷尾、茶馆戏院的京城人也都跟着议论园林艺术。

  眼看这股四九城的园林风越刮越猛,太子殿下赶紧叫停。

  大清国的好山好水多的很,不要局限在京城这个地方,更不要一呼隆的朝西郊涌。他们的目标的是把大清国所有的地方都建设成为“京城”,“京城的西郊”,而不是挑挑拣拣后弃之不顾,然后大肆扩建京城这片小地方。

  对这个不受控制的发展自知理亏的康熙皇帝紧急下旨,四九城的老城面貌将永远保留,明年建设完京城外围十二门后,京城将永不再扩建。四九十二城内永远不许跑四轮车、不许建设超过紫禁城高度的高楼大厦。

  大清国的其他地方,也是类似的规定,不论如何,保护环境为第一位。反正,比以前的地大物博又扩张了一倍的“地大物博”的大清国,够各家各户找个有山有水的风水好地,都起一座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小院落。

  太子殿下和康熙皇帝的心意当然是好的,奈何即使是圣旨也挡不住百姓对太子殿下汹涌澎湃的喜爱之情,因为长开了的太子殿下,实在是太美了吆!

  朴实勤劳却是越来越爱“美”的大清国人为了他们的心心爱爱的太子殿下,转动他们的小脑筋,提前明悟了何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皇上和太子殿下不让他们瞎折腾,不就是怕他们破坏自然环境吗?他们绝对乖乖的不破坏环境,他们就是想要和太子殿下待的近点儿。

  自觉能住进京城的四九十二城的人们,使劲儿的朝里挤;住不进四九十二城,退一步住进京城周边的几个城镇的百姓也是乐呵呵,反正整个京畿地区都被带动起来就是。

  还好大清各地方的地方官都够聪明机变,为了留住治下之民紧急开动脑筋,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做政绩,甚至在西郊的六座园林开始建设以后,纷纷上书康熙皇帝。得到允许后,也照着太子殿下的图纸在地方上移水造林,建个类似的“小西郊”。

  如此阴差阳错之下的多年之后,总是达到了太子殿下的目的,把大清国的各个地方都建成了京城,都有一个美美的“水上西郊”。

  只能感叹一句,现在的大清国实在是地大物博、财大气粗。

  守着无数好山好水、金山银山的他们,当然是要怎么建设就怎么建设。家家户户都住在鸟语花香的院子里,沐浴在清风明月里。孩子们都坐在明亮宽敞的新式学院里,欢快的奔跑在琼楼玉宇、人间仙境的水上儿童乐园里。

  遥想当年,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天下万物莫柔于水。微则无声,巨则汹涌;绵绵密密的灿烂透明,包容万物的淡青色光辉;无声无息、不争不抢的造福、滋养世间万物,正是应着孔圣人的教诲,“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观。”

  闹闹哄哄的流火七月因为这些繁琐的大小事儿,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过,太子殿下和自家皇阿玛换了八月的花神杯,大清国的人们和他们的太子殿下一起步入了初秋的八月份。

  桂花飘香的八月,当然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大清国各个小桥流水的村落都散发着寻常巷陌的温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刚刚用过晚饭散步回来的太子殿下,端坐在壕濮间回廊的长椅上,手里捧着本《山海经》,正在专心致志的给宝宝们做胎教。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太子妃躺在软软的躺椅上,透过棋盘漏窗看着窗外那株含苞待放的桂花树,听着他低沉舒缓的声音,背书一样干巴严肃的语调,嘴角溢出一抹幸福的微笑。

  等他把这段《山海经·南次一经》认认真真的讲解完,先对着大宝贝太子妃亲了一口,再对着他的四个小宝贝挨个亲了一口。阿茹娜虽然一直觉得,自己实在无法想象等到孩子们出生后他会“忙”成什么样子,好在她对于太子殿下“忙碌的亲亲日常”已经非常习惯,并且适应良好。

  “明后天皇上还要带着你去见那些欧洲人?”

  那些个奉行“让他们去打仗,我们来联姻”的葡萄牙皇室、法兰西皇室、…,如今都争抢着要和大清储君联姻,纵然明白他不会动摇,可她还是忍不住眼冒凶光。

  因为她眼里的小不满忍不住微笑的太子殿下轻声回答,“接见他们本不需要孤跟着,主要是西班牙皇帝和我们签订合约的事儿被泄漏了出去,其他欧洲各国这次一起来大清的目的,是和我们谈判。”

52书库推荐浏览: 痒痒鼠 爽文 穿越重生言情 种田文 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