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神枪手 作者:东一方【完结】(990)

阅读记录

  彭玉麟说道:“大人,您是怎么想的?”
  曾国藩叹了口气,说道:“人无百样好,花无百样红。我担心咱们加入镇南王的军中,立刻会就要打上镇南王一系的标签。前段时间,李振罢黜了何桂清、许乃钊等人的官职,和宫中的两位太后闹翻。咱们若是跟着李振,我担心以后会遭到清算啊!”
  此刻,曾国藩说出了担心的真正原因   曾国藩的话,让在座的人都陷入沉思当中。
  李鸿章率先开口说道:“老师,官场上一向讲究站队,墙头草绝对是要倒霉的。虽说李振成了权臣,但两宫太后对李振不构成威胁,而小皇帝还是一个婴孩,就更别提了。想想何桂清、许乃钊等人的下场,我认为加入李振的军队不会吃亏。”
  曾国藩表情严肃的说道:“现在,李振的确是权势滔天,权倾朝野。十年后、二十年后,甚至是三十年后呢?皇帝长大了,李振还一直是常青树吗?从双方的关系来说,载淳是君,李振是臣,双方本来就是上下级的关系。李振和皇帝对抗,不容易啊!”
  “大人,我认为你错了,看低了李振的野心。”
  厅中,一个青年开口道。这个青年身材瘦削,面如冠玉,长得是丰神俊朗。他目光柔和,不骄不躁,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
  青年一开口,曾国藩非常重视。”
  “烈文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咱们是私下里讨论。”曾国藩鼓励道。
  青年名叫赵烈文,是曾国藩的幕僚。
  赵烈文说道:“我估计,二十年或者是三十年后,满清都已经灭亡,是李振当政。镇南王有了如今的权势,十年后,他肯定不会甘于目前的权势。人心会变,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人,对长期掌握在手中的权利绝对不会放手。最重要的是镇南王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不会交出权利。故此,我断定满清必定在镇南王的手中终结。”
  这番话石破天惊,震惊了厅中的所有人。
  但仔细想想,却有一定的道理。
  历史上,赵烈文是咸丰五年担任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是他预言了满清的灭亡。
  据史载,1867年,曾国藩与赵烈文晚间畅谈的时候。
  曾国藩一脸感慨的神情,严肃的说道:“京师来人说,京城的风气很差,明火执仗的凶案时有发生,街市里面乞丐成群,甚至还有许多的妇人光着身子没有衣服蔽体。民穷财尽,国家迷乱,官员横行霸道,恐怕会出大乱子,怎么办呢?”
  赵烈文回答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安定统一的局面持续了很久,走向动乱分裂势在必然。不过皇室的威权深入人心,地方的割据也没有形成气候。除非“抽心一烂”,否则不会出现整个国家土崩瓦解的局面。我估计,来日的祸患必将是朝廷先垮台,天下无主,然后地方各自为政。出现这种局面,估计不出五十年。”
  在赵烈文预言后的不到五十年,满清灭亡了。此时,赵烈文又断言满清在李振手中灭亡,因为他认为李振不可能束手就擒。
  李鸿章开口道:“老师,弟子赞同赵先生的话。”
  彭玉麟道:“北面的皇帝是造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还丧权辱国的割地,成不了气候。咱们这里的皇帝是一个小婴儿,也难成气候啊!若是皇帝有龙虎之姿,可能有挽救的办法,但皇帝是一个小婴孩,根本没有一丝威胁。我认为,李振起兵北伐灭掉了北方的伪帝后,天下的格局就要发生变化,很可能是赵先生预料的情况。”
  此时,一名士兵走来说道:“大人,左宗棠来访。”
  “请进来!”
  曾国藩眉头一挑,立刻吩咐道。
  左宗棠走进大厅入座后,说道:“伯涵兄,王爷主动招揽你,你怎么拒绝了呢?你我相交多年,是多年的挚友,你给我一句实话,到底是怎么想的?”
  曾国藩沉默了片刻,开口说道:“不瞒季高兄,我想到湘军要并入镇南王的军中,心里很难受,才婉言拒绝了镇南王的邀请。”
  此刻,曾国藩给自己找了个理由推脱。
  左宗棠摇摇头,朗声说道:“伯涵兄不想让湘军并入王爷麾下的军队中,但伯涵兄想过没有,皇帝调任别的官员担任湘军首领,想接管你的湘军,你该怎么办呢?难不成,你曾伯涵要起兵反抗朝廷,学洪秀全作乱么?”
  曾国藩一听,脸色大变。
  旋即,他叹了口气,说道:“唉,为难啊!”
  左宗棠见状,以眼神示意李鸿章、曾国荃等人,让他们劝说。

52书库推荐浏览: 东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