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神枪手 作者:东一方【完结】(1746)

阅读记录

  “是!!”
  所有人齐声回答,神色振奋。
  曾国藩靠近李振,低声说了一席话。
  李振眉头一挑,问道:“什么时候的事儿?”
  曾国藩道:“五月份左右,那时候大总统还没有回来,所以就提前做好了。”
  李振点了点头,朗声说道:“今天,除了宣布对军队进行调整外,还有一件事情,我们所有人去参观英雄纪念碑。诸位是军队的指挥官,而英雄纪念碑是纪念在过去死去的士兵,死去的英雄。我们应该去看一看,祭拜一番。”
  刚才曾国藩提及的,正是英雄纪念碑的事情。
  当初是准备在1860年竖立英雄纪念碑的,但当时制造出来的纪念碑碑身太小,底座等等也达不到要求,所以李振要求重做。现在重新雕刻出来的纪念碑是用一块完整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的,高7米左右,宽1.5米左右,厚1米左右。
  在这一个时代有如此巨碑,已经堪称雄伟。虽然比不上后世国家竖立的纪念碑,但其纪念的意义却是一样的。李振带上会议室中的人离开总统府,去了一趟位于北京市中心位置的纪念碑。来到广场后,李振看着碑身的碑文,又看着周围的鲜花,心中感慨万千。若是没有一批批前赴后继的士兵拼命,就不会有现在的他,也不会有现在的中国。
  李振鞠躬行礼,敬献了鲜花后退到一旁。
  跟随而来的人都鞠躬行礼,然后站在一旁默默的等待着。等所有人拜祭了英雄纪念碑后,两拨人分道,李振、曾国藩、石达开、赵烈文等国家的主要成员回到总统府议事,返回北京的各大将领回驿馆中等待消息。
  这时候,一辆火车驶入北京。
  火车停下后,一个身材瘦削,面容刚毅的中年人走下火车。紧接着,两个魁梧的青年也下了火车。中年人是从日本返回的李鸿章,后面的是杨健侯和苏磊   事隔多年,李鸿章已经年近四十。因为多年主政一方,李鸿章早已不是昔年那个跟在曾国藩身边的幕僚,有了一方大吏的风姿。苏磊和杨健侯走在后面,昂首阔步,英姿勃发。两人在军中多年,精干刚毅,也是有了自身的威势。
  “李军长,李军长!”
  高呼声,骤然在身后传来。
  李鸿章停下脚步,然后转身回头望去,看到一个魁梧大汉不断的招手。
  鲁少川!
  李鸿章眉头一挑,没想到会在火车站遇到鲁少川。
  他也回来了。
  李鸿章心想大总统调集军中的各大主将回北京,肯定不简单。
  他目光一转,落在了鲁少川身边的中年人身上。
  顷刻间,李鸿章眸光一凝。因为眼前的人他也认识,是曾经的敌人李秀成。李鸿章为官多年,早已经练就了厚实的面皮,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迎了上去,朗声说道:“鲁兄,没想到在这里遇上你?真是缘分啊。”
  鲁少川笑意更浓,点头回答道:“是啊,大总统急招,把我和李秀成调回来。我刚下火车的时候才发现你,缘分啊。”
  到现在,鲁少川还只是一个师长。
  然而,李鸿章已经是一个军长,职位比鲁少川更高。但就身份而言,鲁少川是李振最信任的心腹,在李振心中的地位不亚于李鸿章。正因为如此,李鸿章没有以师长称呼,而是称呼‘鲁兄’。人情练达即文章,李鸿章在人际交往方面,已经炉火纯青。
  李鸿章和鲁少川握手,然后才道:“我晕头转向的被调回来,不知道是什么事?”
  鲁少川道:“走,回去就知道了。”
  李鸿章点点头,一行人快离开火车站,朝总统府奔去。
  ……
  总统府,官邸。
  李振、曾国藩、左宗棠、赵烈文、石达开、胡林翼聚在一起,商量各大军区以及国防部人员的人选。几人商议了一番后,却有了难以全部满足的感觉。
  人才,终究是太少了!
  李振轻轻摇头,感慨道:“要支撑起一个国家,需要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仅凭目前的人才还远远不够,需要挖掘更多的人才。”
  曾国藩也是面带感慨之色,严肃的说道:“国防部和七大军区提出来,就必须要搭建起来。就拿国防部来说,部长和副部长有了后,充实一两个委员,以后再填充更多的委员就行。至于七大军区,有了七大军区的司令后再填充其余的人,先做大框架,把架子搭起来。”
  左宗棠点头赞同道:“我认同曾总理的说法,先支起架子。”
  胡林翼说道:“需要的人非常多,如何安排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东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