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外志_赤军【完结】(51)

阅读记录

  “元宗,国难当前,全要仰仗你呀!”

  我骑在马背上低头一看,此非旁人,乃是老相识,尚书、经学大师王经。

  赤军作品集·历史小说集三国外志

  第二十三回 曹髦仗剑出云龙门 成济挺矛行弑主事

  王经是当世大儒,换句话说,就是百无一用,只能坐书斋的主儿。前此他做雍州刺史,恐怕是司马公最糟糕的两件人事安排之一(另一件是让诸葛诞镇守寿春),雍州紧靠着御蜀前线,虽有陈泰、邓艾等名将镇守,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也不该交给个书呆子。结果姜维上陇,王经率兵前往抵御,大败于洮水,被困于狄道,若不是我豪赌一把,怂恿陈大将军前往解救,这家伙就要变成姜维刀下之鬼了。姜维是个莽夫,死在莽夫手下,实在有灭我大魏的志气。

  因此洮水大败以后不久,司马公就把王经给召回洛阳了,换上了未必比他靠谱,可脑筋还多少会转点弯的诸葛绪。照理说,王经不是司马公的嫡系,又不愿意拍司马公的马屁,丧师辱国,就该一抹到底。可他好歹是太原大姓,经学大师,轻易废黜,恐怕儒林议论,所以司马公就让他当个尚书,赞襄朝政。

  尚书是个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职位。所以说小不小,因为自前汉武帝架空外朝宰相为始,政归内廷尚书台,原本职位不高的尚书就变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宰相;所以说大不大,是尚书虽然日益尊显,可权力却逐渐被新充实的中书给分了去,时至今日,中书才是真正的宰相,尚书还得往后靠。

  其实王经这个尚书,和我原本的太中大夫一职相同,都是顶光鲜好帽子,却没有多少实权。

  虽然没有实权,又和司马公走得不怎么近,好歹他是我步入宦途后的第一位上司,因为我在狄道救了他的性命,王经对我也颇为看顾(虽然完全无用),故而我偶尔也往他府上走走,送几份薄礼,虽说上下级关系已经解除了好几年,来往倒还不算生疏。

  正因如此,骤然看到王经慌里慌张跑过来,出于礼貌,我还是立刻跳下马去,扶着他的肩膀问:“大人何事惊慌?”

  王经大喘了一口粗气,定一定神,突然抬起手来,反而扶住了我的双肩,随即眼中射出异常正气凛然,正气凛然到让人多少有点泛恶心的神情,一字一顿地说道:“元宗,汝为魏臣,可能忠于主上,死而不辞乎?”

  这老家伙在说什么呀,全洛阳谁不知道我是司马公的人?还说什么“魏臣”,什么“忠于主上,死而不辞”?然而我终究确实还披着魏臣这身皮——虽说自己巴不得早日蜕了这层无意义的皮,转而去穿晋臣的冠带——该装的样子总不能不装,于是我轻咳一声,回答说:“此为人臣之责也。”

  “很好,很好,”王经似乎是大舒了一口气,随即竹筒倒豆子一般又快速又清晰地说,“天子并内官们已经杀出来了,要取权奸司马昭性命,元宗速将武卫营兵前去卫护吧!”

  “喀喇”一声,我头顶响起了一个惊雷——既是真实景况,也是心理反映。老家伙在说什么?天子杀出来了,要杀司马公?奶奶的小皇帝打算谋反么?!不对,他是皇帝,“谋反”之词不能加在他的头上,然而……世间竟会有这种鸟事?!

  我愣在当地,脑中如有百雷鸣响,就在这个时候,“哗啦”一声暴雨就降了下来,浇了我一个透心凉。随即内宫方向响起了嘈杂的脚步声和呼喊声,我转头望去,只见数百名禁军从云龙门直冲出来。

  怎么,皇帝已经掌握了部分禁军么?这仗可不好打呀,难道真的要变天?皇帝如果收拢了禁军,猛冲去晋公府上,司马公猝不及防,说不定就要完蛋。那我怎么办?我是该力战以卫护司马公呢,还是该及时转蓬,干脆去帮皇帝呢?

  脑袋乱转,眼珠子也不闲着,我仔细观察那些越跑越近的禁军,随时打算跳上马去落荒而逃,或者跪到一旁恭迎圣驾。然而仔细一看,那些禁军分明不是冲出来的,而是跑出来的,当先一骑,不是旁人,正是司马公的亲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

  我赶紧呼叫司马伷的爵号:“南安亭侯,何事慌乱?”司马伷回答说:“天子谋反,我军不能敌!”说着话,风一般就从我身旁跑过去了,竟然逃得比兔子还快。我再掉过头,打算问问王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结果那老家伙也早影踪不见。妈的,你们都跑了,留我一个在这里,连商量的人都没有,算了,管他结局如何,我也跑了吧!

  贾公是我的大恩人,若不是他及时赶到,我大概就和司马伷一样落荒而逃了,等到尘埃落定,司马伷是司马公的亲弟弟,不会遭到什么处罚,我的小命可就难保了——就算小命能够保住,前此种种努力,也就化为逝水,宦途立刻就会从平坦转为坎坷。

  但是贾公一到,并且还领了百十名禁军过来,我立刻就有了主心骨,急忙跳上马背,抽出佩剑来靠拢贾公,问他:“传言天子谋反,南安亭侯已遁,我等如何?”贾公阴沉着脸,斜斜瞟我一眼,沉稳地说道:“司马公已知此变——不能让天子离开宫廷!”

  有贾公下命令,就不用我动心眼,事情再大,总有高个子来扛,纯粹执行命令比自己抉择自己的生死荣辱可要简单多了。于是我紧靠在贾公身边,两军汇合,一起往内宫驰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