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204)

阅读记录

  “秃就秃,你却委婉地说什么稀薄,其实,老朋友尽不妨直言谈向。”他又将纸烟送进嘴唇中去。

  银林也嘻一嘻,不回答,慢慢地将手中的半只雪茄也送到他的嘴里去。

  霍桑又说:“是的,昨天我称过,一百二十九磅,减少了十七磅。”他顿一顿,瞧瞧银林,又瞧瞧我,“你们两个呢?银林兄,你难道能保持着胖的资格,可是估量你的体重至少也得比战前减少十来磅……包朗,我虽估量不出你的体重减损了多少,但是你的小白脸的风度,此刻已经保不住了。”

  银林说:“是的,我在桂林的时候,一度轻到一百三十六磅,现在又加重了些,上星期我磅过,一百四十四,以前我常保持在一百五十五磅左右。”

  我只笑了笑,不回答。霍桑吐吸了两口烟,像微微的叹一口气。

  “在这样大时代中,除了少数奸伪之外,每个人都感受损失和痛苦。不过从整个民族的立场上看,那是值得的。现在摆在前面的是一条光明的大路,只要我们能争气努力。求取光明,当然不能不付代价——断头,毁肢,出汗流血,和其他一切物质上的摧残,都是无可避免的代价。我们不过瘦一些,老一些,只要我们的精神和思想不老,那是没有关系的。”

  霍桑这几句话充分显示出他的旨趣,还是数十年如一日,他的“人老心不老”的态度的确足以给他的朋友们一种感召和鼓励。

  银林点点头:“霍先生,我佩服你。我相信你绝不会厌倦退休。要是有什么难办的案子——”

  霍桑突然伸直了身子。“退休?厌倦?不会!银林兄,你和我相交了二三十年,总知道!对于侦查罪案揭发奸恶的工作,不但由于兴趣的驱使,也是我本性的爱好。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生平参与的种种工作,都是乐在其中,那怎会厌倦?”他微微吐一口气。“退休更是我生平所反对的,你总知道一个人除开了儿童和教育的时期,最好的服务时期只有三十年,就是从四十岁到七十岁,因为人从离开学校到四十岁的年龄,经验不够,还没有脱离受教育的时期。所以西洋人说“life begins at forty”,四十岁才是生命的开始。”他摇一摇头。“可惜,我们传统的习惯太消极了,一到五十岁就打算回家纳福,做‘老封翁’。其实要是人在五十岁死了,应得算是夭折。可是我们的祖先,五十岁便自以为老。你想可笑不可笑?”

  他好像又要发挥严正的理论。怀旧而和谐的空气突然变得严肃了。

  汪科长咬着嘴唇,好像他在懊悔他的措辞不慎,我一时找不出打岔的说话,还好,转话题的还是霍桑自己。

  他笑一笑:“银林兄,说句不怕出丑的话,我即使想要退休,实际上也不可能。现在我已穷得一无所有了。”他指一指壁角的铁箱。“这里面已经空空如也。银行中也还没有开户。老实说,从今天起,我不能不靠工作生活了。”

  我笑着说:“那么你索性挂一块牌子,登一个广告,正是创立一种新的自由职业!”

  霍桑忽摇手阻止我:“不,不!包朗,你难道不曾听到我诅咒过那些烂登广告的自由职业者?尤其是医生律师之流,往往在报纸上占了一大幅,有些是示威,有些是滥吹,甚至不顾廉耻地加上一大串自赞自扬的肉麻话!……不,我不要登广告。我也不怕没有人登门请教。”

  汪银林附加道:“对,大战之后损失最严重的是社会的道德的普遍降落,罪案也跟着增多。霍先生,只要你肯干,求教你的人也许会挤不开。你的确用不着登什么广告的。”

  我补充地说明:“我说的广告并不是要模仿那些带着欺骗和威胁性的广告。如果你在报纸上简单地登一行:‘私家侦探某某事务所地址……电话……’那也是合理合法的,在欧美社会中也未始没有。”

  霍桑又摇摇手:“不,就是这样的广告我也用不着。我相信实际的工作比广告有效得多!”

  铃铃铃……

  电话铃打断了霍桑的话头。他马上站起来,拿起书桌上的电话分机。事情会这样巧,他回来的消息只有上海日报上有过短短的两行,难道马上就有人来请教他了吗?

  霍桑拿着听筒,说:“呜,是的,我是霍桑……你们是警察总局的?……呜,不错,在这里……好。”他把听筒拿下些,向汪银林点点头,“银林兄,是你的。”

  汪银林从沙发上撑起了他的沉重的身子,把雪茄烟尾丢在灰盒中,接过了霍桑传给他的话筒。

  “呜,是的……局长要找我?……好好……我就来。”

  汪银林搁好话筒,把那件黄制服整一整,拿起那顶有金边的帽子。

  “霍先生,包先生,对不起,我走了,局长在找我,要讨论什么事,明天晚上我再来约你们叙一叙。”

  霍桑答道:“好,不过这一次不应再叫你做东,包郎兄虽也同样穷,他的版税收入项下开支一注小小的交际费,大概还不妨事……哈哈。”

  银林握着霍桑的手,笑着说:“你要敲包先生的竹杠?”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