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751)

阅读记录

  确实气派!

  院子绝对属于“很大”那种,进门一道影壁。上边的图文已经磨蚀了不少,但还是能看出是一头立在松树下的梅花鹿。绕过影壁,左右各有一间不大的耳房。然后是一座月亮门,就是公园里那种修得圆圆的月亮门。进了月亮门,才算进了这座宅院。

  院子很宽阔,左右各有一排房子,就是所说的东厢房和西厢房。正面是一溜大北房,多少间易大海一下子数不清楚。东西和正北,三溜房子自然形成一个倒置的“凹”字。凹字中间的空地上有一条青石板铺成的甬道,甬道两侧各有一架生长茂盛的藤萝。东、西厢房与大北房交叉的那两个角儿,有两条小小的过道儿,通向后院。过道儿两侧一边是房子的廊檐,一边是高高的院墙。这使得过道儿显得很狭窄。

  易大海沿着过道儿走进后院看了看,看见一些生长得很好的向日葵,每个向日葵的脑袋都沉甸甸地垂着,十分饱满。他朝老姑奶奶笑笑,指着后院的院墙问道:“老人家,那院墙好像修缮过是吗?”

  老姑奶奶点头道:“上次进来贼以后就修了,加高了一尺多!”

  几个人沿着过道儿回到了正院儿。

  易大海是刑事警察,平时不太走门串户,所以对这样的大宅院十分不熟悉。他感叹老式的建筑真是太“艺术”了。

  但是他毕竟不是为了艺术而来的。

  保姆已经给客人们泡好了茶。老姑奶奶让易大海和小顺子在藤萝架下的石墩子那儿坐了,然后空空地咳嗽着,进屋披了件衣服出来。

  “说吧,你们有什么就说吧。”老人很豁达,跟易大海要了支烟点上抽,“该知道的我都知道了。我兄弟告诉我出事儿了。”

  易大海与小顺子交换了一个眼神,心想,郝老先生看上去话不多,其实嘴还挺快。

  “他什么时候告诉您的?”

  “昨天下午打电话跟我讲的,他说你们又找过他了。他挺害怕的。”

  易大海道:“我们只不过是正常了解情况,因为毕竟出了案子,人差点儿死了。”

  老姑奶奶嘿嘿地笑了:“他可能没碰上过这样的阵势。白在美国活了几十年了!”

  易大海想告诉老人,美国并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处处杀人放火,想想没说。他发觉同是亲生姐弟,性格特征却是如此的不一样。郝老先生给他的感觉整个一个阴天不下雨,哪像老姑奶奶这样阳光明媚。

  “老人家,我这个人不会绕弯子,我说不合适您老别在意——老人家,我想知道您这位老兄的回国的目的是什么。他说他是怀旧、想家。我觉得他说的不是心里话,装的感觉特突出。”

  老人抽着烟,眼睛眯缝起来:“果然是警察呀,眼睛就是毒,你怎么看出来的?”

  易大海道:“其实一点也不复杂,您想嘛,如果他真是念旧,干吗到了家门口反倒不回来住。看这大院子,决不会没他的地方住吧。”

  老姑奶奶扭脸看着易大海:“这你就说错了,院子大是大,却真的没有他的地方住!”

  易大海一下子怔住了,和小顺子面面相觑。

  老姑奶奶把烟蒂扔在地上踩灭,扶着腰站了起来:“照实说吧,他没脸回来,他做过辱没祖宗的事!他给外国机关当过特务!”

  特务!易大海这回真的愣住了。

  特务是当年一种很流行的称呼,专指替国外间谍机构干事的人。近些年不大使用这个词儿了。老姑奶奶一说特务二字,易大海马上明白了一半。因为他是干公安的,接触的这种事情比较多。

  “老人家,这是哪年的事儿?”

  “解放初期,他那时候还是个学生。”老姑奶奶重新坐下了,“刚刚被发觉他就跑掉了,如果不逃跑,可能早就枪毙了。他在国外一待就是几十年!”

  “有些历史上的事情现在已经不算什么了。改革开放了嘛。”易大海说。

  “是是,这我知道。其实三年前他已经回来过一回了,这是第二次。真想不到,惹出这么大事情——那个秘书能醒过来么?”

  易大海心想:看来那位老弟把案子都说给他姐了。

  他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了植物人的概念,而后直入主题道:“老人家,您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您兄弟这次回国到底为了什么目的?”

  老姑奶奶沉默了一会儿,让小顺子拉她一把,然后领着易大海二人往正房走去,也就是老人住的那间大北房。进得门来扑鼻一股浓浓的中草药味儿。老人告诉他们自己闹咳嗽很久了,天天在喝药。

  房间里的陈设差不多都是挺老的东西,现代化的设施可能只有一台电视机。老人让小顺子把门关好,然后领着他们进到了自己住的侧间。屋中摆着好几个痰盂,看来老人的咳嗽真的挺厉害。

  老人抬手指指前面的那只柜子:“这是钥匙,你们把它开开。”

  “这……”易大海不敢接那串钥匙。

  “没关系的,让你开开你就开开。见着东西我好讲事情。”

  易大海点点头,上去抬下了那只箱子,不太重。箱子上挂着一把挺大的铜锁。易大海又看了老人家一眼,将钥匙插了进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