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552)

阅读记录

  大家坐下来吃年夜饭,首先是各人一碗馄饨。两个孩子先动手,筷和匙交替地起落,吃得咂咂有声。喝酒的只贡尚烈一个。酒一下肚,使他勾起异样的感觉。他看看桌面上丰富的鸡鸭鱼肉和四个喜气洋洋的人,想想过去的生活和目前的勾当,他说不出心里头是甜,是酸,还是苦。

  “舅舅,这半天你上哪儿去了呀?”他的外甥女问。

  “我去西湖逛一逛。”他又怕牵涉他的心事,只含糊地应了一句。

  “逛西湖,怎么不叫我们一起去?”灵芝停一停手里的匙,又问,舅舅,明天,你陪我去看电影。好不好?”

  “好,明年,我准陪你们去。”他喝了一口酒,嘻一嘻。

  “我也去。”小凤的语声低涩而模糊,因为她的小嘴正给大半只馄饨塞满了。

  “怎么‘明年’?”灵芝赶紧提出异议,“明年不是有365天吗?哪一天你才陪我们去呀?”她撅起了嘴。

  “孩子,你不懂,舅舅说的明年,也就是明天。”奇珍也笑起来,“今天是大除夕。照老规矩,亲戚朋友们在大除夕分手时,就要说‘明年会’、‘开岁会’,可不说‘明天会’。”

  “喔,有这样的老规矩?”

  秀宝说:“老规矩多着呢。你外婆在世时,大除夕要点起一斤重的、写上金字的红蜡烛,叫做守岁。年初一,大家要拜年,她也要给红纸包好的压岁钱。现在这些都废掉啦。”

  贡尚烈不做声,只是喝闷酒,把馄饨当下酒菜。他诧异他的妻妹俩为什么再提起他的妈,使他的心头有点毛剌剌。他不知道姑嫂俩是不是私下约好了,故意如此刺他。

  “大哥,你看现在的西湖怎么样?”奇珍问。

  “比以前整齐清洁得多了。”贡尚烈随便应一句。

  “你说得具体些哪。”

  “嗯,楼台亭阁修建得很多,花卉树木也新种了不少。”

  “名胜古迹呢?你看到哪几处?”

  “我到过岳庙,也给修得金碧辉煌。”

  “唉,赵老师说过的,岳飞是个民族英雄,抵抗侵略的。”灵芝忽然插进来,“舅舅,你说他是不是?”

  “是。”

  “还有四个铁做的人,跪着的。舅舅,你可看见?”

  “看见的。”

  “他们都是卖国贼,臭熏熏!”她放下了筷子,用小手在鼻子边扇一扇。

  贡尚烈向女孩子瞅一眼,没有回答。

  “大哥,说啊。”奇珍接下去,“你还有哪些印象?”

  “还有,雇划子有了一定的价钱,不会再给刨王瓜。”

  “对。”奇珍点点头,“‘刨王瓜’已经是历史的词儿。”

  “妈,‘刨王瓜’,什么意思?”灵芝再度放下了汤匙,插上一句。

  奇珍抿着嘴笑一笑。秀宝代替着回答:

  “以前在反动派当权时代,摇划子的人活不了命,给压迫得不老实,就向外地来的游客们多要钱,这就叫做‘刨王瓜’。这样一来,外边的游客就说‘杭州人专爱刨王瓜’。”

  “哎哟,多难为情哪!”灵芝天真地说。

  “原是啊。”秀室接下去,“可是,共产党一来,这个羞耻的名称已给铲掉了。现在,不管摇划子、雇三轮车和买东西,到处都是老老实实的,再没有一点儿虚假。”她瞧瞧尚烈,“康笙爸,你觉得怎么样?”

  “唔,是这样。”

  贡尚烈一边答应着,一边在暗暗吃惊,一个素来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竟会说得这样头头是道,那简直是他在回来以前所不能想象的。

  “有一次,我在菜市场上丢了一张一元的钞票,有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捡到了,他追上来还给我。”秀宝再举一个实例。

  贡尚烈不再回答,只顾低着头,拿着一条鸡腿细细地咀嚼。他的内心在隐隐刺痛。

  “大哥,说下去啊。你所看到的,还有些什么不同?”奇珍又问。

  “我——我说不出——”

  “比如,关于游客方面,你看到了些什么?”

  “嗯,今天北风大,气候冷,游客并不多。”他咽下了一只馄饨,向两个女孩子点点头,“公园里都添辟了一个专门给孩子们玩的场地。我看见有些不怕冷的孩子,还在那里玩滑板、荡秋千。这也是我以前没看见过的。”

  “对,现在,孩子们真幸福。比起我们小时候的情况来,那简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大哥,你说是不是?”

  “是。”他低低地叹一口气,那已经不再是装腔,而是出于良心的激动。他又主动地说:“公园的亭子里,有些年轻人在看书或者写什么,却没看见胡闹吵架的人。”

  “对,大哥,你的观察很深透。”

  “我到了杭州,还没看见过一个要钱的乞丐。”

  “是啊,不但我们杭州,现在处处都一样。年老的,政府收容救济他们;年轻的,教他们学习技能文化。从前的流氓游民,现在都变成了劳动生产分子。大哥,你看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政府,怎么样?”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