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532)

阅读记录

  “党的整风运动真是一切工作之纲呵!给各种工作带来的好处是可以想象的,试想,如果不是这样广泛地发动群众破案,单纯地靠我们几名侦察员恐怕跑两年也不会得到这样收获的。”紧接着他又做了下一步的工作部署:

  “群众所提供的宝贵线索,我们要很好地重视和研究,把依靠群众和我们的专门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现在我们再仔细研究一下,然后对吴济仁这个人进行进一步调查……”

  勘查现场

  深夜十二点,医学院的楼房,除了急诊室的灯光外,只有大门口那两盏在磨光罩上涂着红十字的门灯,还在发出昏黄的光亮。这时,一辆胜利牌小轿车“沙沙”地摩擦着柏油路,箭一般地从远处驶来,然后一个急转弯闯进医学院的院内。从车上跳下来身材高大的陈飞和背着皮包的赵颖。他们匆匆向楼房走去。在门口走廊里他们遇见了医学院的人事科张科长,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微驼着背的干瘦老头儿,披着件棉袄,正在不住地咳嗽着。陈飞马上认出来这老人就是向人事科谈了件重要情况的花匠老吕福,他跟赵颖走上前来跟老人拉了手,说:

  “老大爷辛苦您了!”

  老吕福摆了摆手严肃地说:

  “谈不上辛苦,都是为了工作嘛!”

  陈飞看了看赵颖,又对张科长说:

  “那么,我们现在就去吧!”

  于是张科长和吕福打着手电筒在前边领路,陈飞和赵颖紧紧跟在后边。他们走出了走廊,又过了一排穿天杨,在一座古老而静穆的楼房前面停了下来。张科长一边用钥匙开门,一边对陈飞说:

  “这就是吴教授的办公室和试验室。”

  张科长打开室内的电灯,灯光把屋子照得通亮。四壁刷着雪白的垩粉,下半截涂着葱绿色的油漆,左面墙上悬着董希文的大幅油画——《春到西藏》,对面是镶着毛玻璃的门。

  张科长指着那扇门说:

  “那边大屋子是试验室,这里面的那间屋子是教授的办公室。”

  陈飞和赵颖从外面往里细心地观察着。他们走进了试验室,张科长又指着那座长方形白瓷砖的试验台介绍说:

  “这座试验台是解放前就有的。”

  陈飞见试验台的周围,摆着手术器械柜、标本瓶和高压灭菌器等一些试验仪器。

  他们从试验室出来又进入吴教授的办公室,只见室中央摆着一套古老的英国式金丝绒沙发,靠窗的写字台上立着一座巴甫洛夫的小型石膏塑像,正面墙壁上挂着一幅仿照毛主席那奔腾飞舞的字体写的标语: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这时,陈飞回过头来问老吕福:

  “解放以前,也是这样摆设的吗?”

  老吕福把一只手拢在耳朵上,想了会儿说:

  “那时候的摆设吗?唔,跟现在可不一样哪!……这点错不了,这个屋子我每天早晨收拾一遍,晚上收拾一遍,有二十来年了……”说着又不住地咳嗽起来,喘了一会儿又说:“咳!上年纪了!若不是这咳嗽,吴教授怕传染,我也不能到花房子养花呀!……看我扯哪去了。对了,当年吴教授就在这个屋子办公;这外屋放两张桌子,是现在的傅大夫和小全子……”

  “小全子不就是全雅静吗?”赵颖抢问了一句。

  “是呀,这孩子长得俊俏,待人也仁义,大伙都管她叫小全子。这些狼心狗肺的真能下毒手啊!若不然她赶上了这个好年月……”

  老吕福的话又被咳嗽压下去了。屋里的人也都沉默起来,停了会儿,陈飞问张科长道:

  “吕老大爷反映的那个门是哪一扇呢?”

  张科长把陈飞和赵颖引到外屋的门前。这个门是去试验室和办公室必须经过的,外面便是走廊。陈飞仔细地观察着,只见门拉手的上边还残留着两个小凹坑,陈飞拿出小刀,用刀尖捅了捅,露出两个小眼,在门框上也同样有两个小眼,原来是几次刷门,油漆把门上的钉眼糊上了,陈飞拿一根细钢丝,伸进去测量了一下,根据钉眼的密度和直径,可以判断出这是用两根四寸左右的钉子从门外拉手处斜钉进去的。

  “这个门始终没换过吗?”陈飞问老吕福。

  “没有,这门至少也有二十多年了,这房子是外国人盖的,你没看,中国哪有这个样式的门呢?”

  赵颖一面听着,一面把老吕福的话记录下来。

  “吴教授钉门时,您老看见了吗?”

  老吕福摇摇头说:

  “没看见……可是,不是他,还有谁呢?当时,傅大夫不在家,跟着国民党成立的什么医疗队到前方去了,只有吴教授和小全子在这屋。唉,对了!就在这事不几天,我就听说小全子跟国民党军官飞了,我还一直纳闷呢!想不到……”说到这里,老吕福好像触到了伤疤似地,蓦然想起了什么,接着说,“提起这事,话就长啦,我侍候吴教授这些年,从来没出过岔子,偏偏这一回出了事情。他头天成亲,第二天早晨六点钟我照例来收拾屋子,一看门钉死了,我手里有钥匙也开不开呀,我就纳闷,等到八点来钟,吃过早饭,我又回来一看,门开了,我就走了进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