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460)

阅读记录

  “是的,这就是政府的马同志。”杜队长向公公介绍着。

  老头子亲热地走过来,小马也赶紧站起,尊敬地迎着老人家。“好,什么要事?能说你们就说说吧!”老头子扶着小马的肩,要小马坐下。

  “你老人家知道山里有个圣母塘的地名吗?”杜队长急切地问。

  “圣母塘……”老头子也吃力地思索起来了。

  老头子思索好久,最后不自觉地摇摇头。他俩更陷在失望中。沉默了许久,许久。老头子打破了寂寞:“啊!我想起来了,那就是王家窑呀!”这句话马上使两个青年的心情振奋起来:“谢谢你老人家。”

  “好爷爷,我也谢谢你。”

  这时杜队长已判定了圣母塘的方位,和想着住在那儿的仅有的几户人家了。

  “圣母塘这是一百年前的名字,那儿出过什么‘圣水’……”老头子想叙说这地名变迁的来历,但是他马上想到自己不信神鬼,只相信自己的枪法而收住了口。杜队长和小马早聚精会神地想着和商量着自己的事情。

  “快睡吧!”

  “不,你老人家先睡吧!”

  老头子进入侧内室去了,小马和杜队长就开始研究问题。

  “王家窑东山坎原有一户人家,名叫王桂明,有40多岁,是祖居山户,除种荒地外以烧炭为生,是一个老实人,解放后约一年又增添了一户,只两夫妇,男的叫王桂清,说是王桂明三叔生的,王桂明有两个叔叔在外,二叔在省城,这是你知道的,他还有个三叔出外约40年,流落在湘西门山,解放前都有信来家,解放后没有信来,王桂清打从湘西来,说父亲已经去世,生活不好混,本籍人欺侮他,他迫不得已只有回家。回家时王桂明认了亲,来乡公所登过记,王桂清是细长条,然而是一个黑汉子不是白净子,左眼更没有疤瘌,一来就是一把烧炭的好手,是个地道的劳动汉。他老婆也说的是一口蛮话,和他丈夫口音一样,不是省城话,两腮也没有蝴蝶窝,他们来此已四年,划为贫农成分,没分别人田,别人也没分他的田,那儿有的是荒山、树木,王桂明和他也没有什么争执,又是个深山窝,离此20里,详细情况我还说不清楚。如果从照片的大模样来看,倒是有点像。”这是杜队长的一大段话。

  这段话使小马已确定案情,最后决定由杜队长去侦察,要特别小心谨慎,以免打草惊蛇。

  东山尖已吐出了彩霞。小马吃过早饭仍回省城,他打算请示庄科长去电向湖南门山询问情况。

  五 初 战

  小马走后,杜队长总是想着圣母塘,想着那个没有疤瘌眼的细长条黑汉子,想着那个没有蝴蝶窝的女人,他一方面好奇,一方面也可憎。好奇的是:小马告诉他什么美国制专为特务用的药水洗个澡皮肤可以变色,什么美国制专为特务用的改变面容的胶皮。他可憎的是:这些特务竟能隐藏到现在进行阴险活动,不让人民过好日子。然后,他又想到电台这玩意儿从没有见过……最后,他又想到这家伙常和谁来往呢?呵!桂明算是一个呀!不,桂明向来是好人。那还有谁呢?还有个卖炭的,叫什么丁老板,就是萍乡人,个子满结实、圆脸横肉,眉毛乌黑像是两把刀。这倒是个可疑的家伙。怎么侦察呢?……还不要惊动他,这个任务又不能交给别人,对,自己去一次吧!

  他没有吃中饭,便向圣母塘出发了。

  爬了一个山又是一个山,有时穿过山茅草,有时穿过森林。天到中午,王家窑已在眼前了。几座炭窑,直冒着烟,遮住了半边山。桂明、桂清的房子像是两层楼,其实不过是后一个洞的地基比前一个洞高出罢了。桂明的房顶又被覆盖的山石掩起,山石上还长了许多树,俨如仙界或者魔窟。杜队长很熟悉地绕过了一口小塘,这口塘就是他祖父告诉他的圣母塘,是山上的泉水流到这里打一转向山下流去的地方。

  杜队长进了桂明的房子。桂明一家老小正在吃中饭,见杜队长来了,很亲热地招呼着,要他吃饭、吃茶。他谢绝了。

  “我是来和你谈组织烧炭生产合作社的事的。”杜队长说。

  “杜队长,我很早就同意了,毛主席号召我们组织起来,一定有好处。”桂明说。

  “现在你们商量得怎样啦!”

  “桂清还有点不同意,他说困难。”

  “什么困难?”

  “还不是说山大人散,集不来,还有……”

  “碰!”一个孩子打碎了一只碗,跟着孩子也哭叫起来了。桂明看了看自己的屋子,孩子闹,又很肮乱,后屋只两夫妻,清爽,便随口说:“到后屋找桂清一起谈吧!”

  相让了一番,最后桂明还是走在前头引路,“桂清,桂清!”他一面走,一面大声地向后屋叫喊。

  桂清出现在后屋的门首,杜队长看得真切,桂清和往常一样是个黑汉子,细长条,左眼没有疤瘌。桂清忽然发现杜队长,面色有点吃惊,但马上又平静了。

  “杜队长,好久没来啦!”桂清也热情地打着招呼。接着他们一起走进了屋子。因为屋顶有山石和树枝的掩盖,屋子的光线显得阴暗。一个大肚子女人,她开始有点慌,又有点不好意思。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