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254)

阅读记录

  有一次,管局长对南向东说了“丛处长让我俩认识”这样的话,南向东明白一个天大的误会产生了,但一时无法,也不敢去纠正。

  而且,还得利用这种情形去获取他的帮助。理论上也知道这样做很不好,实际上不这样做很难。

  管局长自然乐于鼎力相助,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下子就出了个“让职代会表决”的主意。

  原来其他两家民营实体,着眼点都在上层,即建材局和水泥厂的决策人物,完全没去考虑厂里职工的意愿。

  “现在,”管局长对小卓面授机宜,“你们开始着手取得职工的支持,最后以职代会表决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家兼并。”

  本来职代会是橡皮图章,事实上没有什么权力,但出让产权这种晦气的事,正好让它来起作用。

  这绝好的构思让小卓高兴得蹦了起来。南向东也一迭声地说:“大手笔!大手笔!局座真不愧是局座!”

  按照这种构思,小卓调整了夺标小组的成员。只留下三个业务骨干,其余的换上善做群众工作的。

  在小组会上,卓组长提出了一个口号:低姿态进驻,低标准生活,用争取民心来实现兼并。“协作水泥厂已有三个月没发工资了,职工生活比较困难。我们过得太好,人家一定反感。所以这一个多月我们也要过清苦的生活。不愿意的,两天之内告诉我。”

  没有人不愿意。第三天,小组进驻水泥厂。

  去得太早了。因为三个对手的夺标施政竞讲要在下个月底才进行。

  所以水泥厂的领导们口说欢迎欢迎,然而面有难色——接待费用。

  卓组长说:“我们以建发置业公司出公差的性质而来。全部生活费不让厂里花一分钱。”

  领导们一起说那怎么可以?

  这种心思好理解:如果是建发兼并成功,我们的处境就操在了你们手里。

  卓组长真诚地说:“一方面考虑到厂里的困难;另一方面,以后如果由我们来合并,(管局长打了招呼:不用兼并这字眼。)一切不就在自己账上了吗?”

  最后这句话后来起了很多作用。

  譬如厂里也就由着建发小组自己开票住进了破破烂烂的厂招待所,八个人开了两个房间。

  一日三餐组员们自己掏钱在厂食堂买饭菜。

  有几次厂里提出宴请,均被婉拒。

  这一切自然在忐忑不安的职工中起了良好的反应。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这帮人才像是创业的。”

  组员们衣着朴素整洁。虽也是西装革履,但不穿名牌,不戴名表,甚至不在人多的场合打手机。

  这样渐渐得到人心。于是也就明白了,对于兼并之后的情形,职工们最关心的并不是生产与销售,(“这些自有当官的顶着”——管局长代为解释。)而是成了私人老板的雇员后,待遇如何。从工资、劳保、医疗、福利,到离退休政策。

  怎样回答这些问题?南向东在电话中建议:问管局长。“怎么问?打电话吗?”“你下山来吧,我们一起问。”

  卓组长来到蟠龙中心。根据南向东的建议,他带上了女秘书。

  这样,四个人在一起的时候,看似两对。

  这种情形使管局长非常愉快。这是五月,此地一年中最为赏心悦目的日子。青草丰茂,绿叶肥硕。南风轻轻地吹着,清新宜人。对都市人已经放心的小鸟们在附近起落,啄食盆花里的果实。斑鸠在竹林里咕咕咕地对答,是两只。

  “职工的这些思想,完全是大锅饭、铁饭碗养成的,是旧体制的惯性作用。”管局长说,“但现在不是纠正观念的合适时机。那么我建议在小组内统一说法:除工资待遇由建发置业制定以外,其余待遇遵循国家标准。”

  南向东问:“如果真要这样执行,小卓他们的包袱是不是太重?”

  “不会长期完全执行的。采用头三个月完全执行,然后渐变的方式。任何合同,在执行过程中都允许修改嘛!何况,所谓国家标准,也将发生不小的变化。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谢谢局长。就照局长的指示办!”小卓说。

  “指示?”管局长笑起来,“我有什么资格指示贵公司?”稍停又说,“不过倒是要相互沟通的。明天我叫秘书将有关的国家文件电传给你。”想想又说,“或者这样,我将复印件捎到这里,小卓到这里来取。”

  管局长是尽量找理由来南向东这里。

  “至于厂部领导,”他接着说,“当然要关心产品的销售问题,你们可以告诉他们:建发置业有较大规模的房地产业务,自己可以消化一部分水泥。”

  小卓说:“嗯,这是给他们的定心丸。”

  南向东说:“也是给你的定心丸。”

  管局长后来私下告诉南向东,另外两家民营公司问他,啥时进驻协作水泥厂合适,他说竞讲之前个把星期就行了,所以他们至今按兵不动。南向东笑起来:“这也是颗定心丸——假的。”

  但是,另外两家民营公司进驻以后,很快就发现了建发争取职代会的企图,立刻采取了对策。

  建发感到了职代会态度变得暧昧。卓组长向管局长说了这种感觉。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