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122)

阅读记录

  这样的谈话是轻松的,但不可能继续下去。对方显然很明白,警察的到来绝不会无缘无故。她起身关了房门,又把一沓报纸理了理,这才坐回原处。

  “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是的,我是为田朝的事来的。”二毛已经毫不犹豫地把许萌从嫌疑者的名单上勾掉了(假如有这样一个名单的话)。这女人偏矮,很瘦弱,脸也不是圆的,至于年龄,可能比猴子见到的那位小得多。他估计许萌也就是三十岁至三十二岁上下。

  “田朝!他怎么啦?”

  “他死了!”

  房间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格外压抑。

  许萌并没有太大的震惊,但表情十分痛苦。二毛觉得,她的感情非常真实,既不夸张,也不掩饰。看得出,她和田朝的确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关系,而且至今没有泯灭。

  “他是不是自杀?”许萌终于抬起了头。

  二毛望着杯中漂浮的茶叶,道:“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因为患他这种病的人,自杀的企图是随时可能出现的。”

  “他过去有过此类念头吗?”

  “有过,有过许多次。”

  “哦,明白了。”二毛点点头。他越发想不通了,面对这样一个心理不健全的人,凶手何以非杀掉他不可呢?他会对谁构成威胁?或者……他真是自杀?

  他觉得自己想偏了。不,这是不可能的,现场没有任何可以使毒剂进入体内的遗留物,比如针头针管什么的。尸检报告证明,死者血样中确实含有氰化物,桑楚的判断完全正确。问题是,田朝就算有自杀的打算,也不会选择此种手段,在一个公众场合进行。不,他绝不是自杀。

  “是这样,田朝的死因目前尚未确定。”他不想把太多的情况端出来,便顺嘴避开了这个话题,“我想尽可能地多知道一些田朝的情况,您能详细讲讲吗?比如,你们认识多久?”

  “大约八年了。”许萌摘下眼镜,用手帕擦着,然后又戴上,“到年底整八年。”

  “那时候他已经在印染厂工作了,是吗?”

  “是的。”

  “对不起,我能否问一句:你当时在干什么?”

  “我那时已经分在了教委,大学毕业分配来的,负责业余教育。我是在职工夜校认识田朝的。”许萌又取下了眼镜,她确实很伤心。

  二毛喝了口茶,又望望窗外。雾已经淡去了许多,但愿杭州是个好天气。

  过了一会儿,许萌又开口了:“田朝不是个好工人,但他很老实厚道,之所以工作态度一般,是因为他一门心思地念书,差不多到了偏执的地步。这是我后来才发现的。”

  “你是否发现他有病?”

  “不,那时候他根本就没病。当然,他的心理素质很差,承受打击的能力更是差到了极点。好在他很博学,英文和文学功底都很深厚,他写的诗都发表了,还翻译了一本小说,也没怎么费事就出版了。所以,他几乎没受过什么打击。”

  “他是不是用笔名?”二毛问道。因为他也爱诗,但没见过田朝这名字。

  “是的,他的笔名叫叶朗。”

  “什么?叶朗就是他?”二毛一下子激动起来。真没想到,他最崇拜的诗人原来是个没有工作的、心理不健全的人。他不知这是他娘的怎么回事,偶像一旦走出迷雾,其魅力顿时没了一多半。

  “他的诗写得很好。”许萌没有在意二毛的表情,“他曾经想靠写作吃饭,我反对这样做,可是他很固执,并且果断地办了辞职手续。”

  “嗯,这是五年前的事了。”二毛把去印染厂调查的情况简单地说了一下,然后切入主题,“你们就是那时开始好的,对吗?”

  许萌点点头:“对,我很崇拜他。而且不像当今的追星族那么盲目。我认为我是很冷静的,况且他当时根本就不是什么星。但是我相信,如果有一块适合他生存的土壤,田朝很快就能大放异彩。”

  “你指的土壤是什么?”二毛觉得谈话就要接触到实质了。

  “公平、干净、友善的社会环境。”许萌的声音提高了,目光也变得犀利。

  二毛没有接这句话。他不可能回答这个问题,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不管他是否产生过同样的想法,客观现实却残酷地告诉他:不光中国,只要是有人生存的地方,就永远找不到许萌所说的这种土壤。

  人们不能要求社会来适应自己,真正的强者,首先要学会适应社会。在这方面,田朝无疑是个弱者。二毛觉得自己已经捉住了桑楚所说的那个致病原因。但是他很悲哀地发现:在这个社会中,真正的强者毕竟是极少数。

  由此看来,许萌提出的问题仍然有意义。

  “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田朝无疑经受了一次相当沉重的打击?”

  “你说对了。”许萌点头道,“那个打击对别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可对于田朝这种心理素质极差的人,它却是致命的。”

  “能详细谈谈经过吗?”

  “当然,”许萌把眼镜戴好,“那是在他辞职以后。由于不用天天上班了,他有了充足的时间。他写诗,搞翻译,同时又拼命地苦读英语,打算通过托福考试出国。我不止一次提醒他,西方的竞争是很残酷的,言下之意是希望他考虑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但是他却格外自信,宣称一定能成功。现在看来,他当时的心态已经开始有问题了。遗憾的是,我们都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