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_任翔【10卷完结】(111)

阅读记录

  霍桑也掺言道:“是的,尸骸上没有血,当然不像样,他就借狗血来代替。不过这小狗实在困惑我的脑筋。”

  汪银林点点头:“正是。我们起初费尽脑力,想不出那哈巴狗怎样失踪,谁知是他自己杀死的。当他杀狗时,那狗也许叫号过一声,可知那松江妈子第二次听到的狗声,实际上也没有听错。”

  霍桑问道:“那只死狗,他藏到哪里去了?你问过没有?”

  汪银林道:“问过的,据他说他后来连同死乞丐的破衣,洗抹的毛巾,一起带到外面,丢在马路旁的阴沟里。但他在没有出门以前,先把抽屉中的信札、照片捡出来,又仔细布置了一下,装做在将睡时遇害的样子;接着他换上了女子的衣裳,披了那条狐狸围巾,以便掩蔽一部分的脸;又收拾些细软,打了一个包裹,悄悄地走出来。因为他演过新剧,早装备好几套扮旦角的行头。他认为逃走时装扮女子比较方便些。真刁滑,这一来果真迷乱了我们的眼!所以他穿的那套衣服和假发本是他做戏时的行头。”

  我又插口说:“怪不得他没有带出的皮包中还有一条女子的裙。”

  霍桑咕噜说:“唉,真狡猾!”他嘻一嘻,“不过那条围巾并不是他演戏时的行头,是一种璧还的礼物。银林兄,他没有告诉你吗?”

  银林皱皱眉,说:“不,他也说明的。因为这捞什子曾迷乱过我的眼睛,我曾特地问过。”

  霍桑点点头:“好,请说下去。”

  “他为着完成他的阴谋,只能将金表和皮包等物暂时放弃。他出门时还只十一点三刻光景。他让电灯亮着,又将前门虚掩。他走出德仁里时,的确看见一个警卫——就是桑绶丹——恰在弄口走过。他避过了警卫,丢掉了死狗破衣,随即往法治路的一个名叫利远的小栈房里去过夜。第二天早晨,他就写了一封匿名信,寄到谢家,预备陷害俞天鹏。那信就是我们后来接到的。他匿伏了三天,看见今天报纸上说凶案已破,侦探们果然把俞天鹏当做真凶;他又看见王宝球也有通同的嫌疑,更是暗暗得意。新闻上又说秀棠不日要回常州去。他的色心不死,便打发一个客栈伙友悄悄地往俞家去打听,秀棠究竟几时动身。据那看门老毛回答,秀棠当夜就要动身。于是他算准时刻,赶到车站,预备跟上了火车,再和秀棠相见,不料就落在霍先生的圈套中。”

  汪银林的叙述告一个段落。它刺破了好几个我先前索解不开的疑团。事实的经过实在太幻复,太曲折,在揭露以前,我承认我万万看不透。大家静一静。霍桑立起来开一扇窗,原因是两支纸烟一支雪茄连续地烧吸着,室中的烟雾太稠密了,简直有些窒息。一阵冷风冲进来,又卷出去,把空气滤得清洁了些。我的呼吸感到舒爽些,其实这不单是物理的原因,一部分是属于心理的。

  我问道:“霍桑,这案中的疑团现在都有了归结了,可是你在什么时候才瞧破他的诡计的?”

  霍桑皱眉道:“这一点提起了真难受!我们被困在迷阵中,险些回不出来!不过追究主因,这错误应得由银林兄负责。”

  汪银林的身子微微一展,肥圆的脸儿也顿时涨红。

  “唔?霍先生,什么错误?”

  霍桑含笑道:“银林兄,你别生气。当案子发生以后,你既然觉得独个儿办不了,就应很早一些通知我们。可是这一次你偏偏违反了向例,直到检察官到了那里,医官把死尸移到了验尸所去以后,才来叫我。所以第一着错,就在我们没有瞧见尸首。那天又恰逢星期日,验尸所例不办公,也是铸成大错的一个因素。以后几乎满盘都错,都是从这第一着错棋上发生出来的!”

  汪银林搓着他的雪茄尾,嗫嚅着道:“唔,这果真是我的不是。不过我——我起初还不知轻重,以为这是一件寻常的谋杀案,我自己也许解决得下,故而踌躇了一下,不敢来惊动二位。那夏医官本来说过尸体的血迹有些异常,所以吩咐将尸体移到验尸所去仔细地检验。但是我万万想不到会是一出假戏!”

  霍桑不再多辩,但点了点头,继续说:“我们因着没有瞧见尸首,以为死的果真是钱芝山,故而初步的侦查,便完全依据着虚伪的目标,从暗中摸索。唉,我委实不能宽恕我自己!”

  他停一停,鼻梁上的线纹加深些,嘴里在叹气。我静默着,瞧瞧汪银林。他呆着火炉,沉了脸动也不动。

  霍桑继续说:“试想我们起先所争论的凶手入门时的情形,第二次的狗叫只叫一声,狗的失踪,屋中人没有一个听到任何争斗的声响,还有把石鼓蹬当做凶器等,在情都觉得不合常态。论理,我早就应得回头了。可是事有凑巧,我们在尸室中发现了一把裁纸刀和一双女子的足印;谢夫人又告诉我一个披狐裘的女子跟一个西装的高个子男子去办交涉的事;在上一天晚上,包朗兄又目击过芝山当众诬陷俞天鹏,我又打过电话给天鹏,竟没有回音。这种种物证和事迹都是引诱我们走上迷路的引线。后来迷路都撞了壁,那封匿名信给予我一星子微光,可是我太蠢,还不能回头。因为我看见过芝山写的那篇没写完的论舞艺的文稿。那匿名信上有几个字的撇、钩很相像。不过论文稿是钢笔,信是铅笔的草字,又故意掩饰,我还看不透。我直到俞天鹏读那封匿名信时的连声称奇,才使我发生第一次的反省;他们父女俩的争认凶手也违离事实;王宝球的自首,才使我回过头来。自然,我不是说伊的不真实的故事,而是指伊当做证据的那张照片。照片上芝山和伊并肩站着,但芝山的身材,比宝球还略略短些。那时我借你一证,才觉得这里面发生了绝大的误点!”

52书库推荐浏览: 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