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斯的咒语_老官斋人【完结】(34)

阅读记录

  老人听了突然一惊,慢慢站了起来说:“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老张听惯了大唐的推论,刚想再问下去,见何必亮这么一反应,倒使他更想知道原因。

  大唐并没回答他们的问题:“何老先生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与现代其他的敬业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别人敬业,是为了自己的更坦途的前程,缺乏或者很少以道德架构为基础。而你不同,你热爱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且你将这些都完全传播给你的女儿,希望儒家的精髓继续在你这样的家庭得以继承。您做的很好,这一点我十分的尊敬您!在那么一个动荡的岁月里,你仍然努力地保留这些文化,的确很不容易。”

  老张听的很糊涂,回头一看老人竟然已是老泪纵横。老人此刻也没想到,能理解自己的人居然是一个要抓他的侦探。

  老张问:“这和他想杀其余的两个人有什么关系?”

  大唐说:“很有关系!做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刻意追求完美,用心理学里的话说就是减少对自己的强迫意识。何老先生正是因为对儒家学说的尊崇,慢慢到深信不疑,再到不能自拔,用以鬼神般的敬仰。当身边存在违反道德的行为,都会不顾一切地全力维护。也就在半年之前,何佳媛以及邹红铭合谋在盗取了国宝,后来侯长庭也参与了,他们犯下了滔天大罪。”

  老人听到这里,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背过身去跪在地上捶胸顿足。

  老张看着这一切,知道自己的女儿背叛自己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也难怪老人会这么的伤心,不觉同情这个老头起来:“盗宝的事情我们已经查清楚了,会如实上报的。您老的冤屈就会大白了。”

  老人听了,摇了摇头,伤心的说:“算了!什么清白!我还会有什么清白!”

  老张一听,才知道自己刚才说的话几乎是毫无意义。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结果是把自己的女儿送上不归路。更何况现在他的情况,仅仅还一个清白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

  老人对着大唐说:“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到这里?”

  大唐不假思索的说:“为了私欲!一种很矛盾的私欲。一方面,你想通过杀死自己的女儿,让盗宝大案浮出水面,邹红铭的伏法,候长庭的被杀,国宝即将追回,这些都让你对国家和自己有个很好的交代。一方面,你又不希望自己就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没有价值的死去。经过长时间激烈的思想斗争,当你知道那六幅画隐藏的秘密后,人性的虚荣心再次让你有将功补过的想法。你想通过这个重大发现,向别人证明你是清白的。而恰好,我正是利用你这个心理。”

  老人点点头,苦笑了一下:“原来是这样!”

  老张此时也明白了,但他仍然有很多疑问,于是说:“你究竟是怎么杀死你的女儿,现场可没有任何留下的证据。还有凶器又藏到哪去了?”

  老人没有说话。

  大唐咳嗽了一下,说:“还是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他又掏出一个盒子,打开从里面拿出了那把有贵族头像的剃须刀,“其实,这把凶器一直就留在房子里,只是我们被常理所混淆,认为一把干净、好象长时间没使用过的剃须刀留在房间里,应该很合理。因为死者有个离开家半年的丈夫。当我去离别墅不远的和浦机场,顺便询问了飞来的客机一般是中午。这使我更加怀疑,因为作案时间很充分,因此我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侯长庭身上。后来,当我第一次看到侯长庭时,发现他是个很讲究的人,我便又怀疑剃须刀不是他的。因为我们忽略了一点,一个长期在外的男人,怎么会不把剃须刀带走呢?直至他被杀,我彻底排除了他是凶手的可能性。另外,在死者的房间,我意外的闻到了“曼花药”的香味,正是从房间的窗户缝隙里传进来的。正是这一点,我接着又发现了很多令人不解的线索。而这一切,结论只能是凶手故意将窗户打开,目的就是发挥药物的作用。”

  老张看了一下老人,见他闭上了眼睛,接着问:“他……他偷偷进去打开窗户,死者难道就不会发现?”

  大唐笑着说:“当然会发现。还记得林太太听到鬼说话的声音吗?”

  老张问:“谁会相信那些闹鬼的故事?”

  大唐说:“但最后我还是相信了。因为就在画被偷的那天晚上,我也听到鬼说话的声音。我当时就在何太太的书房里,的确很令人毛骨悚然。老先生,你那天晚上知道我在别墅里,故意播放那段诡异的声音,以及偷走那幅画的人就是你吧?播放诡异的声音,是想分散我的注意力,你好下手偷画。偷画的原因就是墙上有个暗洞,你是来取那件国宝,也就是还没有流到海外的第三件国宝——乾隆粉彩开光鼓凳。你认为案件中故意设计的线索已经起到作用,于是,你需要将画和国宝一齐带走。”

  老人含着泪,不知是喜悦还是悲伤,不住的点着头。

  大唐接着说:“至于你是怎么知道放置第三件国宝的地方?其实,在你的女婿侯长庭第一次在宜家宾馆,到你的房间去的时候,你就已经套出了候长庭的话,对吗?他的那次下跪,也许真的是在忏悔。”说完,望着老张又问:“知道这鬼说了什么?”老张摇了摇头,大唐憋着嗓子一个字一个字地低声念道:“孝悌而犯上者鲜矣……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52书库推荐浏览: 老官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