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古奇术_未六羊【完结】(302)

阅读记录

  就这样,众人饿了嚼人参,渴了拔苔藓,虽然滋味上不及大餐来的实惠,但在滋补上却是空前绝后,已经完全不必像原来一样愁吃愁喝了。

  小叶更惊奇的发现,每次众人解渴拔下的苔藓在一天后又重新长回,真就像一汪取之不尽、饮之不完的倒挂奇泉。

  吃喝问题一解决,众人又开始打发多余时光的寻宝任务,而朝歌依旧还在研究着各种丹方,以及历代术士炼制外丹的诸多秘要。

  炼丹术并不是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最初手段。中国古代盛行过多种长生不老术,服食、行气、房中是其中最重要的三端。

  炼丹术就是在服食一术中发明出来的。

  所谓“服食”,并非选择食物治疗疾病,而是指通过内服药物,以求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老。

  动物、植物、矿物中,都有被选中的长生不老药,然而在服食家看来,作用最强、效果最可靠的长生药,则是自然金石和人工炼制的“金丹大药”,因而尤其重视服石和炼丹。

  炼丹的最初含意是炼丹砂,而丹砂正是服石的首选药品,服食自然丹砂无疑属于服石。

  至于矿石何时开始作内服药,炼烟氏族已难以确知,不过从古书《诊籍》来看,三国名医扁鹊已有了“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的说法。

  秦始皇曾多次派人寻求不死之药;汉武帝追求长生而餐玉屑,还派数千使者去寻找蓬莱仙人。秦皇汉武的笃信挚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食金饮珠餐玉”的服石活动渐渐盛行于世。

  西汉时期已有多种矿物被选作长生药,人们不仅自己采食,而且作为商品进行交易。

  《神农本草经》基本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学成就,书中把丹砂、石钟乳、石胆、曾青、禹余粮、白石英、紫石英、五色石脂等十八种石药,列于“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上品药中。

  炼烟氏在搜集诸多外丹丹法、丹方同时,也对其可靠性进行了考证,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像《证仙录》、《证异录》一样没能最终证明“大液金丹”可否长生,却确切的考证出诸多外丹的药用价值。

  如此详实的记载与考证,忽然让朝歌从心底里升起一种从没有过的疑惑,疑惑自己眼前所看到的这些几百上千年的记录是否真实,如果它们都是真实的话,那无异于对自己从小所接受的所有正统教育,来了一次彻底颠覆。

  这种迷惑让朝歌有点不安,有点恍惚。

  就在朝歌认真钻研外丹丹法的时候,梁库和古傲等人各自搭配而成的探宝小分队,终于有了重大发现。

  在仔细探寻了所有的五个环形地室后,精于计算的小叶忽然发现一个问题。

  环形通道的周长,与五个地室的面积极不相称。

  简单的说,就是按环形通道的周长计算,现有的五个地室内容量应该更大些才对,这表示五个环形相接的地室中间,围着一个未知空间。

  当然这个未知空间很可能就是土心一堆,但同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这里面很可能大有文章。

  于是小闯的那把无柄锹头又派上了用场,男士们轮番奋力之下,一锹,两锹,三锹……“当!”一声金属敲击,簌簌下落的土壁后竟然露出了一小块石板。

  众人立时更加精神百倍起来,不消多时,土壁大部脱落,原来的石板变成了石墙,再继续顺势拨落外层土屑,一扇精巧的石门渐渐展现出来。

  不用商量,众人合力齐推,轰隆一声石门大开,在百宝灯的照射下,石室内的奇景把所有人都惊的目瞪口呆。

  第八章 长生丹

  室内环壁皆石,五尊腰系葫芦、栩栩如生的古代石像,在中央呈环形伫立着。

  一看这五尊石像,古傲立时忍不住“咦”了一声。在他看来怪异的地方,不是因为石像的雕功细致传神,且其身高比例、衣着都与真人完全一致,而是这种在考古记录中绝无仅有的环形伫立方式。

  这五尊石像三男两女,正面朝内、极匀称的站成一个圆环。

  按照古人立石雕像的习俗,一定是正面朝外,并且无论多少石人石像,几乎都一致的列成排,就算列成几排,也都是均衡的平行线。

  而此刻眼前的这五尊古刻石像,却以奇怪的环形相视伫立着。

  更奇的是,就在五尊石像的中间,摆放着一块重达一吨的汉白玉台,玉台上还有一尊铜鼎,和一个精致的碧玉长匣。

  从五尊石像内向站立看,这玉台上的东西一定非同一般。

  古傲三步并作一步窜上前,一把就握住了那个碧玉长匣,小心抽出外壳,碧玉匣中有三个凹槽,每个槽中都有一颗用药蜡封着的药丸。

  古傲再重新细细翻看碧玉长匣的外壳,这才发现,玉匣上用极细阴纹篆刻着三个字:长生丹。

  当所有人都看清那三个字是“长生丹”的时候,“哇”的一声炸了锅,都争抢着拿到手想仔细看一看。

  古傲死命护着不放手。

  梁库揪住古傲的领子喝道:“你小子知趣的话就放手,就像你说的─这里所有东西都是公共的,谁敢擅动,老子就跟谁玩命!”

  古傲知道僵持下去没什么好果子吃,极不情愿慢慢把装着长生丹的碧玉长匣放回原处,嘴里唧唧歪歪着:“那可说好了,这东西只有三颗,是我先发现的,要是分配,我可要独得一颗!”

52书库推荐浏览: 未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