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龙楼之盗墓传奇_浪花深处【完结】(17)

阅读记录

  林楠从自己的背包里取出了几样东西拿在手上,递给我要我收好,我打开一个小胶瓶往里一瞧,里面装了几颗黑色的药丸,还有两个骨制甲牌,他自己忙着在潜水衣外面套上几件黑糊糊的背心短裤和头盔,一边穿一边说:“药丸是解毒的,万一感觉不好就吞下去,对了,你赶快给小狼吃一颗,我都差点忘了这个药丸可以解毒的,那两个甲牌你俩一人一个放在口袋里,碰上粽子和尸煞之类的脏东西时有点用处,可惜这碳合金的防弹套装我只带了一套,不能分给你们了。”

  “粽子是什么?还有你说的尸煞?真有这样的东西吗?”我分给队员一份药丸和甲牌后,又往小狼嘴里塞进去一颗药丸,回过头来问林楠。

  “尸煞就是长期深埋地下的古尸,被墓室封闭到狭窄的空间,腐烂的尸臭和地下的阴气长期浸泡,在猛的接触到活人的气息后,变出来的无意识的行尸走肉,又叫凶煞,根据出毛情况又分成白凶、红凶,追咬活人,相当让人头痛的。”林楠说起来头头是道:“至于粽子,可不是我们端午节吃的那个,你看我们吃那个粽子的模样,外面层层包裹,里面是糯米白净净的,墓穴里的粽子也差不多,埋在地下层层包裹的严严实实,但尸身没有腐烂,还保存着跟活人一样的肌肉和毛发,甚至也还是白净净的,和尸煞比起来,粽子可就厉害的多了,这家伙有意识,懂得讲策略的吃掉你,让粽子吹你一口,可比死了还难受,唯一的好处就是尸煞较常见好对付,粽子不常见难打发,而且粽子下葬前往往就有尸变的征兆,家人一般都会做足防范镇压的措施。碰到尸煞咱们合力对付它,要是粽子就只有听天由命的份了。”林楠说完后苦笑着瞧了我一眼。

  我打了一个寒噤,真恐怖,林楠讲的都是国内的墓葬,这哈萨克斯坦的洋粽子他恐怕也没有见过,早知道是这,我还不如不问了,弄的自己心里虚虚的。我瞥了队员一眼,看他听的专注,低声对他说:“管他什么尸煞、粽子,咱们已经走到这份上了,进去地宫开开眼界吧,反正咱有这个。”我拍拍腰里的枪械。

  “放心吧,霜姐,跟着你,我可不怕这些东西,我只是担心小狼怎么办?”队员毫不在乎的笑着说:“只在电视上瞧过发掘古墓,这么好的机会,可以亲自来当次直播主持人,我可一身都是干劲呢!”

  是啊,小狼怎么办呢?我也发愁起来,过去看看小狼,才发现小狼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翻身坐了起来,眼神疲惫的瞧着我们说:“我好多了,不用担心我,我跟你们一起下去。”看来塞给他的解毒药丸起了作用,小狼的脸色也好多了。

  林楠走过来,心怀内疚的瞧了瞧小狼:“真是抱歉,兄弟都是我大意,让你给龙蛾咬了一下,我这次豁上命也要把大家带出去!相信我!”

  黄昏来临了,我们一行四人,林楠打头带路,小狼断后,顺着两列对称雕刻的石人石兽,朝吉宾王国的地宫走去。这吉宾国王的地宫修造的暗合中国的五行八卦,一路走来,我默默记住这个石人石兽摆放的方位,看起来很象学校里教官讲过的古代一种阵法。

  站在石头的墓门外,才发现和国内的很多大型墓葬一样,在墓门的最上方也开启了一个小小的天窗,林楠告诉我们说,那是留给墓主灵魂升天的通道。我一边仔细打量着,一边和大学里老教官讲授的石头阵法对照着,看了一会,我就成竹在胸了,林楠瞧着我这边转转,那边看看,似笑非笑的说:“怎么样?丽莎杨,瞧出什么门道了?”

  “我叫杨凌霜,不叫杨丽莎,拜托你别给我起什么洋名!”我瞪了林楠一眼:“你这样的盗墓高手,会瞧不出来这石头门的古怪?是不是要我来教你?”

  “好啊,欢迎凌霜小姐露一手给大伙瞧瞧!”林楠不以为忤的开着玩笑激我。

  我半真半假的说:“这石头门瞧着象是两扇门,还有个门环,其实是假的,是一块整个的石头雕刻的,在外面浅浅的雕上了门的样子,实际上要想硬打开它,只会中了机关,我估计这门前门后不少陷阱和毒砂在埋伏着,要进去也很简单,你看这门对应的方向,斜斜的往地下伸展,我们只要把门口这两尊石头狴犴右边那一座旋转一个角度,就能破了这个狴犴玉盔阵。”好彩教官讲过这个玉盔阵的特点,我拿来活学活用,一下就镇住了林楠。

  林楠脸上的微笑慢慢凝固了,默默的照着我说的方法,和小狼三个人费力的去转动那个狴犴,林楠不愧是个中老手,不等我告诉他转动的角度,他自己靠目测就把石头狴犴转到了正确的方位。

  这支汉武西征军队的指挥官看来也是深喑此道,只是也过于自信了吧,想着蛮荒之地无人识得中华的先进文明,在墓门外就敢使用这种复杂的玉盔阵,要知道这种玉盔阵在黑暗中发挥的作用更大,而摆在空旷的地方,一旦碰到懂得这种阵法的人,就变的毫无用处。

  我只是奇怪在墓葬中应该忌讳使用狴犴的,因为书上讲过狴犴形似虎,威风凛凛,是掌管刑狱的龙子,传说中的狴犴不仅急功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因为平生最憎恶犯罪的人,所以大都装饰在狱门上,警示罪犯要痛改前非,悔过自新,或者就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拿来拱卫墓穴门口,就有点匪夷所思了,相信谁也不会视自己为囚犯吧?

52书库推荐浏览: 浪花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