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谋天下_青叶7【完结】(221)

阅读记录

  李弘说完后,刚准备要离开,小雪就跑了过来,脆声说道:“殿下,宗楚客在门口求见。”

  “他还知道过来,他这个京兆府长吏是干什么吃的,这么长时间了才露面,告诉他我没空,让他与梁孝仁、宇文融一起迁移、疏散三坊百姓。”

  还未出门的梁孝仁与宇文融一听,心里更是大定,有了这个实质上的京兆府父母官儿,迁移百姓,排泄洪水就要快捷迅速多了。

  顿时两人对着李弘又是深深的躬身行礼:“学生谢过殿下。”说完后就急忙跟着小雪去找,从蓝田县令升任京兆长吏的宗楚客去了。

  京兆府在之前被称作雍州府,职能都是统管长安、万年两县为首的周边各县,虽然是遥领,但此职在当年李世民未登基时,也曾经担任过,而且还是实权担任。

  当时的秦王李世民曾身兼:左右大将军、尚书令、凉州使持节、雍州牧、凉州总管于一身。可谓是权利已经大到了架空皇帝的地步。

  而现在李弘,虽然是名义上遥领京兆府,但朝堂官员心里都明镜一样,这是赤裸裸的另一个先帝啊,谁见过遥领京兆府,还能自己任命府长吏的?

  说白了,这是帝后打算培养下一个先帝。

  但就算是加上京兆府尹这个职位,还有他户部尚书的职位,李弘跟他爷爷一比,还是寒碜了很多。

  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孙子就是孙子,孙子永远都是孙子。”

  看着几人离开后,李弘在夏至的带领下,看着外面的倾盆大雨,只见宗楚客披着一个简单的蓑衣,落汤鸡似的站在屋檐下,等候着回复。

  “派人给他送碗热汤过去,别因为这场暴雨,再让他暴毙了。”李弘叹了口气,说道。

  夏至便轻声示意其他宫女快去办,然后领着李弘来到议事堂。

  此时,李治与武媚因为东都合璧宫等几处宫殿建成,便兴高采烈的扔下朝堂政务,跑到洛阳玩去了,留下了太子在长安监国。

  不一会儿的功夫,中书省中书令裴炎,门下省侍中岑长倩,户部侍郎敬晖,兵部尚书任雅相便匆匆赶了过来。

  李弘坐在上首居中的椅子上,看着几人以及他们的左右下属,摆了摆手示意几人坐下。

  “可有我父皇的旨意?”李弘看着中书省长官中书令裴炎问道。

  “回殿下,陛下并无旨意。”

  “他们倒是想的开啊,这么大的雨,都下了好几天了,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吧?心可是真够大的。”李弘不满的撇了撇嘴。

  然后示意太监芒种,把刚才吩咐给梁孝仁跟宇文融的文书,递给了在场的几个人。

  “各位看下,如何?如果没有意见就可以签发了。”李弘端起一杯白开水,喝了一口说道。

  本来他都已经开始喝茶了,但有次跟孙思邈下棋,老道看了看宫女递给的茶水,低着眼皮子没好气地说道:“小小少年没事儿喝什么茶?等你有了子嗣,或者真正长大了再喝茶吧。”

  李弘一脸奇怪的问为什么,老道又哼着说道:“怕你以后对房事不感兴趣,你以后可是三宫六院,各个都得宠幸,现在就喝茶对你不好。”

  于是,从那天开始,没等他整明白老道的话是真是假,夏至跟小雪就自作主张的,帮他把茶水换成了白开水。

  第130章 云中都护府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大唐皇帝陛下与皇后,驾临东都洛阳,留太子李弘于长安城监国。

  东宫崇文馆的议事堂,裴炎与岑长倩皱着眉头打量了一番,开口道:“殿下,您这次又是先斩后奏啊,您不能每次都这样不是,您要是这样……”

  “哎呀,事急从权嘛,你看看外面这雨下的,跟泼水似的,要是等你们两省签发,尚书省下令,恐怕大明宫都要被淹了。”如今已经十四岁的李弘,已经长成了一个英俊、帅气的半大小子。

  整个人看起来朝气蓬勃,英气十足。古铜色的肤色,冷峻的脸盘儿,浓眉大眼,加上因常年锻炼,而越发显得精壮结实的身板儿,看起来倒像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

  但嘴角那一抹坏笑,多年过去了,依然还是那么明显。

  而就是这抹坏笑,十几年了,武媚每次都看见都还是不由自主的手心痒痒,而且现在想再揪耳朵,都得伸长胳膊揪了。

  好在儿子很配合,每次揪耳朵,不等伸手,人就先弯腰把耳朵递过来了。

  “可是您这样不合章程啊,御史台如果知道了,会弹劾您的,而且……尚书省左右仆射还不知道吧?”岑长倩说了一半,忽然间狐疑的问道。

  “打算一会儿告诉他们,你俩先把这个签了吧。”李弘好整以暇的敲着桌面,示意道。

  中书、门下两省的长官无奈的对望了一眼,签吧,要不然还能怎么样,而且这事儿也不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了。

  于是两人苦笑着摇摇头,拿起笔便在上面签完了字。

  李弘看两人签完后,第一时间就抢了过来,看了看字迹,然后弹了下那两本文书,对兵部尚书任雅相说道:“城武卫配合迁移、疏散三坊之地百姓。对了,敬晖,三坊的百姓准备安排在哪几个寺庙了?”

  对着兵部尚书任雅相话说了一半,就开始问他的左侍郎敬晖了。而他的一举一动,总是让裴炎跟岑长倩觉得殿下如此着急,必有所图。

52书库推荐浏览: 青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