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鬓凤钗/古代宅女幸福札记_清歌一片【完结+番外】(16)

阅读记录

  谢铭柔xing急,说完已是风风火火当先朝外而去。明瑜听到她最后一句,有些惊讶,看向了谢静竹。谢静竹点了下头,低声道:“哥哥晓得我们姐妹几个今日跟了婶娘出门,特意一路护送过来的。方才晓得你迎出来,为避嫌这才没随了我们一道进来。想来此刻已是见过你母亲了,如今应还正在那里等着吧。”

  谢醉桥,昭武将军府的嫡长子,裴泰之的表弟,十四岁就在皇家猎场she箭竞技中夺魁,将门虎子,名扬金京。十六岁被正德皇帝钦点为御前侍卫,恰这一年他母亲病去,守孝三年。三年后回归,次年二十岁时被提为侍卫统领,正德帝亲自赐婚荥靖王小女谷城郡主,本该少年英雄,意气风发,偏这年秋,正德帝微服出巡,路上突遇刺客,谢醉桥奋勇护驾,手臂不慎被喂了剧毒的箭弩擦破,路上救治不及,竟致殒命。正德帝哀恸不已,回金京后追封为英烈上将军,谥忠武,叫人扼腕叹息。

  明瑜的脑海中迅速闪出了前世里关于这个人的所有印象。他被谥为忠武的那一年,明瑜才十四岁,那时尚未嫁入靖勇侯府,所以这些浮光掠影般的消息,都是后来她嫁到裴家后偶然听来的一鳞半爪。对自己丈夫的这个英年不幸早逝的将军府表弟,当时她除了喟叹几声外,并无别的任何感触。但是现在,明瑜突然有了一种极其怪异的感觉。

  她清楚自己以后的命运,所以现在开始要努力改变。她也清楚这个叫谢醉桥的人以后的命运,但他自己却不知道。现在,这个人就等在外面,等着护送他的妹妹们去她家的从珍馆……

  作者有话要说:早上在微博里发了个征名广告,这里再发下:

  诚心求一个类似于东西厂、锦衣卫的特务机构名称,自己想出来的都很囧……选中的赠一本远古伊甸(亲,表嫌弃啊……),顺丰包邮到家……

  15

  15、第十五章...

  “阮姐姐?”

  谢静竹见她有些发怔,轻轻叫了声。

  明瑜回过了神,哦了一声,急忙撇去了方才的思绪。不过是个八竿子打不到一处的旁人而已,何须她多想。

  明瑜一边随了前头几人下楼去,一边命人去知会一声江氏和谢夫人。没一会,就见谷香过来笑道:“谢家太太叫我给两位姑娘传个话,说有你们哥哥护送,她就放心不跟去了,和我家太太正在兴头上呢,叫姑娘们自己小心,早去早回。谢家公子如今就在南门外的马车边候着呢。”

  一行人被丫头仆妇簇拥着到了南门,江氏早命人特意备了辆大马车,里面茶架书格一应齐全,十分舒适,谢铭柔三个上去,同坐了位裴府里出来的看护嬷嬷。明瑜依稀还认得这嬷嬷,姓丁,是侯府王老太君身边的得力人,从前与自己并无多大来往。

  跟去的丫头们分坐在后面的两辆上。明瑜两姐妹也自己坐了一辆,待都妥了,要随行过去的柳大管家吆喝了一声,驾车的挥动马鞭,一排车子在家仆的护卫之下,缓缓朝意园驶去。

  方才谷香说那谢醉桥就在南门候着,只明瑜出来时,并未见到边上有陌生男子,想是又避让了去。一路之上,明瑜稳坐在马车中,只明珮却有些心不在焉,不时悄悄掀开罩着的窗帷朝外东张西望。明瑜隐约猜到她大约是想看下那谢家公子什么模样。第三回见她扒开窗帷,又把头凑过去的时候,重重咳嗽了一声,明珮吓了一跳,回头见明瑜正皱眉盯着自己,讪讪笑了下,终于坐直身子不再张望。

  两刻钟不到的功夫,意园便到了。大门前旁人都已被肃清,立了早安排好迎接的两排仆妇。谢家姐妹和裴文莹各自被扶下马车,明瑜便带了几位小姐入内,到了当照壁用的那座高大假山旁时,忽听身后隐隐传来柳管家的说话声,回头远望去,见几十步开外的大门旁,柳管家正和一人说话。那人只见个背影,黑发束玉带,手牵马缰,长身而立,披着的大黑氅正鼓满了风,带得袍角猎猎拂动。

  不过只一瞥之间,明瑜已猜到这少年应是谢静竹的兄长谢醉桥了,也没多看,回过头拐过了假山,便往从珍馆的方向过去。

  此时初冬季节,入目所见并无盛夏那般浓翠,只远眺望去,视线比起糙木繁盛之时却要空阔不少。亭台叠着楼榭,曲廊搭通飞桥,这一步还是开得绮丽的碧紫色荷莲jú,下一步却见金huáng落叶随风萧萧;道旁园圃里踱着毛色亮泽的仙鹤,桥底水面下游dàng了jiāo颈的雪白天鹅,一路所见,别有一番意趣。

  从珍馆里前后二楼,藏书百橱,不下万册,分门别类一架架排设,经史子集、诗歌词赋、天工农医画谱,古时流传而下的各类珍本善本,甚至连梵文典籍也有。因了如今佛教大盛,连当今太后也潜心礼佛,因而大昭国与西域之地往来不断,如今馆里就供了位从西域游历而归的人,致力于翻译带回的梵经,明瑜从前还跟着学过些梵文。

  谢铭柔对书典兴趣不大,不过随意走动看下而已,裴文莹却是流连许久,挑了不少的书,直到那丁嬷嬷过来催了,这才依依不舍地停了下来。明瑜看了眼她挑的书,很是散杂,有诗词,也有笔记和画谱,便叫丫头收拾了带走,却被丁嬷嬷拦住了丫头,笑道:“还是让老奴来吧。”一边说着,一边已是自己动手一本本地装进了边上的书篓里。裴文莹冷着脸站一边不动,神色间有些不满,却也未说什么。

  明瑜顿悟。知道靖勇侯府规矩大,虽放裴文莹离京,身边却还时刻要跟着个教养嬷嬷。这丁嬷嬷想必是怕裴文莹看不当的书,这才假托收拾的名义,自己一本本地先查看,难道裴文莹会满脸不快。

  丁嬷嬷全看过一遍,见并无什么不合宜的,这才都放了进去,笑道:“收拾好了,叫樱梨提去吧。”立时便有个紫衣丫头来拿。

  裴文莹冷笑道:“丁嬷嬷好仔细,回去了不如你一本一本念了给我听,如此岂不是更周全。”

  丁嬷嬷被讽,神色却是如常,只是笑道:“姑娘在外,不比家中。老太君既命老奴仔细照看姑娘,老奴自然不敢辜负,万事求个稳妥。”

  裴文莹哼了一声,当先朝外而去。谢铭柔和谢静竹对望一眼,又看向了明瑜。明瑜略笑了下,一行人出了从珍馆,仍是照老路出去,到了门前对着的那大假山前,丁嬷嬷朝明瑜微微打了个躬,笑道:“今日实在叨扰姑娘。几位姑娘过来也有些时候了,这就该回了。方才出来时,老奴已经与谢家夫人提过,不回姑娘府上了,径直叫谢公子护送回去便可,姑娘请止步。”

  明瑜晓得这丁嬷嬷有王老太君傍身,只怕连谢夫人也要让她几分,自然不多说什么,含笑应了,与谢铭柔几个道了别,目送她几个人被丁嬷嬷和一gān丫头们簇拥着登上了停在大门外的马车,直到马车粼粼而去,这才长长吁了口气。

  “阿姐,这丁嬷嬷不过是个下人,竟也敢对裴小姐这般无礼,偏那裴小姐竟也忍了下来。若换作是我,早发作出来了。”

  二人坐上马车回荣荫堂的路上,明珮啧啧道。

  明瑜看她一眼,心中再次暗叹一声。

  她经历过前世的种种悲苦,如今在心中,把自己的至亲之人看得极重。明珮虽不是她胞妹,却也是自己父亲的女儿,自然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只会与她划清界限以求个清静。晓得她浮躁浅薄了些,前世里后来因为这xing子,也几番惹出了些是非,差点带累了自家的名声。本是想慢慢劝导过来的。如今一想,对她这样的xing子,一味怀柔只怕未必全有用,趁她年纪还小,适当的管教也是该有的。见正好提到了今日那丁嬷嬷,便道:“你当裴小姐这般,是因了畏惧丁嬷嬷的缘故?那丁嬷嬷地位确实远不及裴小姐,只她身后的人却是侯府老太君。这样的人家最讲规矩,裴小姐再高贵,也断不敢跟规矩作对。”顿了下,又正色道,“说到规矩,祖母前些天又在我面前提了下,叫我要好生带着你些。我们家虽不及她们那般的门第,只该有的规矩也是不能少的。前些时日我顾着家中杂事,没怎么顾你。明日起你跟我每日练一个时辰的字。慢慢练字,有助静心定神,脱去些浮躁之气。”

  “我哪里浮躁了?你前次教我的道理,我都还牢记在心呢。”

  明珮嘀咕了句,瞧着有些不大乐意的样子。

  明瑜微微皱眉,再开口时,语气已是有些严厉起来。

  “过来马车上时,你数次往窗外瞧来瞧去,当我不晓得你心思吗?女孩家这般窥探一个陌生男子,若是落入人眼,只会说我们家出来的女孩少了规矩,连带爹娘也遭人耻笑。”

  明珮的脸微微一红,低声辩解道:“我没见过京中高门子弟,这才好奇了些……”

  “爹娘对我们姐妹一向宽坦,只我们自己更不可松懈。回去我禀下母亲,去访个好的教习嬷嬷过来,慢慢教你些规矩。”见明珮惊讶地抬眼,仿佛还想争辩,摆了下手,“就这样定了。往后你就晓得这是为你好。”

  明珮晓得这个姐姐如今在家中说话有些分量,见她态度坚决,晓得已无寰转余地,心中虽有些不愿,也只好怏怏应了下来。

  明瑜回了荣荫堂时,江氏正刚送走谢夫人,便对江氏略提了下几个人去从珍馆时的事,只说一切都好。末了又道:“娘,明珮如今也慢慢大了。我想着托人寻个教习嬷嬷过来,教导她一些规矩。你瞧可好?”

  江氏有些惊讶地看她一眼,道:“珮丫头也是个聪明的,只是xing子散漫了些,我从前也疏于管教。难为你竟想得周全,多学些规矩自然是好的。”沉吟了下,笑道,“少不得又只能麻烦谢夫人。明日我修书一封叫人送去,托她寻访下有无从前宫中出来的人。”

  明瑜笑道:“我也正这般想。若有宫中出来的老人最好。”

  江氏第二日果然叫人往谢府送去了书信,谢夫人阅后,当即回了信,一口应承了下来。此后一段日子,明瑜照旧帮着料理家事,每日里不忘抽空督导明珮习字,日子倒也过得飞快,转眼便是十一月底,江氏也有五六个月的身子了,小腹处一日日大起来。这日收到阮洪天命人带回的家书,说梧州的事已毕,因了快年底,顺道又去了趟临近的蒙州,再小半个月就能回,这趟回来后,年前年后就再不出去了,定会在家陪着江氏到她生产。

  阮洪天一去数月,江氏本有些思念丈夫,收到了信,心中自然欢喜,打发了人给随禧园里传去口讯,自己便拿着信看了又看。明瑜陪在一边,也是欢喜。只是心中却总有些恍惚,隐约觉着家中仿佛要出什么事,一时却又想不起来。加上快年底了,荣荫堂事qíng更多,这个人找了,又下个人过来,每日里忙得如陀螺转,慢慢地也就放了下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清歌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