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鬓凤钗/古代宅女幸福札记_清歌一片【完结+番外】(103)

阅读记录

  谢醉桥哦了一声,又坐回chuáng沿。

  明瑜正要解开衣襟,忽然见他坐那里,眼睛紧紧盯着自己,手又停了下来。

  “你……转过去,不许看。”

  “阿瑜,就让我看下吧。我保证不和儿子抢。”谢醉桥笑眯眯道,借势又趴着凑了过来,小声催促道,“快些,你看他饿得,小拳头整只都要塞嘴里去了,可怜……”

  明瑜见他脸皮忒厚,白了一眼,只好解开衣襟往儿子的嘴巴凑过去。露出的半只雪白胸rǔ鼓胀似桃,耀花人眼,煞是好看。

  小宝贝仿佛感知到了母亲的气息,努力往她怀里拱去,张开嘴想叼住奶-头。明瑜初次哺rǔ,也没经验,滑了好几次,谢醉桥帮着托高了他的小脑袋,这才终于含住了,用力吸吮,却吸不出rǔ汁,有些急躁,吐掉了嘴里的□,一双小脚又蹬个不停。

  “快些吃,再不吃,我就跟你抢啦!”

  谢醉桥咽了下口水,小声吓唬他。可惜儿子不给他半点面子,哇哇大哭起来,哭声洪亮。

  江氏正带了人送姜汁米汤过来,远远就听见屋子里传来小儿啼哭之声,急忙推门而入,见谢醉桥正手忙脚乱地哄着啼哭不止的儿子,问明了缘由,笑道:“没见过这样的一对活宝爹娘!这是吸不出rǔ汁才急哭的。大人先帮着吸通了就好。”

  明瑜脸一下红了,谢醉桥也有些尴尬,挠了下头不说话。江氏笑了下,叫丫头放下托盘,便都出去在外等着。

  屋子里只剩他夫妻两个了,谢醉桥望着脸色泛红的明瑜,微微一笑,俯身下来。

  片刻后,小宝贝终于吃到rǔ汁,大口吸吮着,慢慢又睡了过去。谢醉桥端了方才送进来的那碗姜汁米汤,亲自一勺勺喂明瑜吃了,这才低声道:“阿瑜,天快亮了,你再睡下,我须得入宫去见皇上,回来再陪你。”

  ***

  十一月,朝廷大军凯旋。正德皇帝率百官亲迎谢南锦于城门外,封一等忠武公,加九锡,谢家之荣华,天下一时再无二者,令举朝欣羡。

  谢南锦本人对这些倒似不大上心。回京之后,便以目疾为由,除与一些旧友偶有往来,基本便闭门不出。

  转眼又到年底。谢醉桥这日朝中归来,问了下人,道老爷在书房,便径直去了。进去时,见父亲正横抱着自己的儿子,用手轻轻抚摸他的耳朵。三四个月大的小家伙似乎很喜欢这种爱抚,咯咯笑个不停,边上立着rǔ母。

  谢醉桥默默看着。

  正当壮年的父亲,就这样双目蒙翳。回京的这些日子,虽请医无数,却并未见效。想他戎马半生,往后却只能这样在暗黑中度过后半生,不禁黯然。

  谢南锦自失了目力,耳力较从前更灵敏,听脚步声便觉察到是他进来,继续逗了孙儿片刻,用手慢慢摸他的眉眼鼻唇,这才笑道:“醉桥,芝儿生得极好。我虽看不到,却也能摸出来。”

  芝儿是谢家长孙的小名,取德行美好之意。

  “是啊,他眼睛长得像他娘亲,漂亮得紧,仿似会说话。”

  谢醉桥应道。

  芝儿看见父亲过来,依依呀呀作声,高兴得手舞足蹈,顺手一把扯住了谢南锦的胡须。谢醉桥正要上前去救助,见父亲已经自己轻轻掰开芝儿肥嘟嘟的小手,哈哈笑道:“手劲不小。”

  明瑜晓得谢醉桥回来便去了书房,晓得他应有事,便寻了过来,敲了下门,进去笑道:“媳妇过来接芝儿回去吃睡了。”也不用rǔ母,自己接过了儿子,朝谢醉桥笑了下,便抱着出去了。

  书房里少了芝儿的咿呀声响,一下空寂了不少。谢醉桥到了父亲近前,迟疑片刻,终于道:“今日皇上宣了我,道太子长子六岁整,明年起要进学,yù封我太傅,被我寻了个由头推了去。”

  谢南锦沉吟片刻,道:“醉桥,爹向来觉你行事稳重,今日能拒掉这太傅头衔,可见我平日没看错,我放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很抱歉这两天因为回了老家,杂七杂八的事很多,只码了这么点字,暂时先这么发上来了。

  下一章是结局,我明晚会发,但大概会比较晚。

  谢谢大家!

  清歌留。

  第九十八章

  父子二人沉默,心中却各自雪亮。

  大昭夺回被西廷占据了数十年的云城及周遭地界,迫对方议和,谢家功高,近来不但朝野内外言必提及,甚至连民间也在传扬昭武将军的威名。但这于谢家,绝非好事。

  自严党事变后,正德疑心大增。作为帝王,刚拔除了一颗几近蔽日的巨树,如今又怎会容忍新的外姓势力崛起?封爵、加九锡、直至今天的皇太孙太傅,富贵虽泼天,帝王的心思与权术却表露无疑——他这是在迂回地试探。谢家人如果聪明,就该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爹的一双眼睛虽然废了,只有时细想,这就如塞翁失马。爹与你二叔不同。你二叔是官场中人,向来游刃有余。爹却从未把这官场看作毕生之求。你是我儿子,我多少也有些知道你的。醉桥,你对往后可有打算?”

  谢醉桥望向自己的父亲,郑重道:“爹既然问起,我便照实说了。京中官场之事繁杂,于我心如同囹圄,我在,不过是尽我之责,我去,自有能人取代。河西却是我家自祖父起就戍卫过的地方,形同我谢家的第二故乡。如今西廷皇帝虽接受议和,只以我看来,不过是他年事已高,jīng匮力乏之故。两个年长些的王子俱是野心勃勃,不论往后哪个继位,风云再起,也难料定。我谢家与其顶着九锡之荣华,被皇上忌惮在朝堂结党营私,不如尽一将门臣子应尽之职。河西乍定,朝廷要在那里设立新州,委派州牧。我yù自请赴职,一来避开京中纷扰,二来,也是代祖父和父亲继续戍守那地,监察西廷的动静。”

  谢南锦靠在椅背之上,神qíng萧索,慢慢道:“鸟尽弓藏,古来皆然。你年岁不大,于前次京中变乱时却立了大功,我如今又枉搏几分虚名。你我虽问心无愧,却也怕众口铄金。你有这样的想法,未尝不是明智之举。只是……河西那里不比金京繁华,更不似江南,你倒无碍,你媳妇自小是娇养大的,可受得住?”

  谢醉桥道:“阿瑜早知道我的想法,与我心意相通。如今唯一放不下的便是父亲你和静竹妹子。我们若去了河西,撇下你们,心中委实难安。”

  “我前几日刚收到亲家阮老爷的书信,”谢南锦笑道,“他晓得我眼睛的事,邀我下江南长居,道太医既然无法,他会留意各地名医。我这双眼睛能不能再看见东西,自有天定,我亦不会qiáng求,只对阮老爷的提议倒颇有兴趣。前次代你提亲时下过一趟江南,见风物确实宜人。从前东奔西走,哪里安定得下,如今托了这双眼睛的福,不如借机回去定居,也好陪伴你母亲。至于静竹……她过了年也十四,再陪我两年,江南地灵人秀,寻个合适的人家好生嫁出去,我也算了桩心事。”

  谢醉桥踌躇了下,终于还是看着父亲,诚恳道:“爹,静竹迟早是要嫁人的,我和阿瑜也不能长伴你身边尽孝。儿子听阿瑜说,前两日太后宫中又来了个嬷嬷,赏了阿瑜和芝儿不少年礼。爹若是……”

  “醉桥,爹晓得你的意思,只是,”谢南锦打断了他话,道,“你推去皇太孙太傅之职,意yù远离京城,不过是不yù与皇家有太多gān系。儿子如此,做老子的,又怎会与皇家公主牵扯上关系?我已修书一封jiāo给阿瑜,过几日她随旁人一道入宫拜贺之时,代我转呈太后,谢过天恩便是。”

  谢醉桥见父亲说话时神态轻松,口气却很坚决,暗叹口气,不再说话。

  ***

  旧年的最后一日。明瑜着了吉服,随朝中命妇们一道入宫贺拜。到太后宫中时,敬上了早备好的贺礼与书信。待礼毕后,便告退辞去。行至宫门时,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有人赶了上来叫留步,回头见是松阳公主,正面上含笑过来,忙停了下来。

  明瑜已经猜到她这般赶来,必定是因为自己代为转呈的那封信。虽未看过信里到底写了什么,只隐约也能猜到些内容。二度被拒,她神色仍是这般从容,心中有些纳罕,面上却未现出什么,只是立着待她行近,恭敬见礼。

  松阳公主道:“不必多礼。”又屏退了左右,只剩她与明瑜两个。

  松阳公主看向明瑜,微微笑道:“我与你虽无什么深jiāo,只当初一见你,便觉如故。我听说你要随你夫君年后一道赴河西任职。河西虽不比京中繁华,只那里天地广阔,能陪在你夫君身侧,想必你也是甘之如饴的,实在叫人欣羡。”

  明瑜笑着应了几句,忽然听她叹了口气,仿似自嘲道:“我这般不顾脸皮地贴上去,偏人家还不领qíng。你心中有些轻看我吧?”

  明瑜一怔,没想到她说话这般直白,忙摇头郑重道:“公主敢于随心而行,我心中十分钦佩。”

  松阳公主摆了摆手,笑道:“什么钦佩,不过是我脸皮比旁人厚了三分而已。”又凝视她片刻,面上笑容渐渐消隐而去,叹道:“我晓得他对你故去的婆婆意重,这才屡拒于我。只越这样的男子,我便越是稀罕。我早立誓,此生若非得遇勘嫁之人,宁可孤寡到老,也绝不再胡乱另结姻缘。他前次用边事未定,无暇顾及私事的借口拒我,这次又致信我母后,道自己双目有疾,非我良配,又说要为你已去的婆母守陵,以补从前未尽之责。我既已经认定了他,他若以为我会因此而退却,那便是真错看我了。莫说三年守陵,便是五年,十年,我也等得下去。这三年里,我自不会再去烦扰于他,待三年之后,我再去江南,亲自问他。”

  她说话时,起先面上还略有怅惘之色,渐渐却又带出笑意,目光闪亮。

  明瑜方才对她说钦佩,多少还有些客套的意思。此时却是真的了,想了下,便道:“公主方才之话,可要我代你转给我公公?”

  松阳公主略微摇头,道:“谢家男儿,如玉谦润,却自有种顶天立地的风范,最叫女子倾心。我方才对你说这些,并非是想你代我传话。只是见了那信,心中觉得闷,想寻你说下话而已。他既存心为亡妻再守陵三年,我此时再在他面前多说什么,于你过去了的婆母也是种不敬。有什么话,等三年后我再亲自跟他说便是。”又端详了下明瑜,含笑道:“我过完年后便会离开京城回我封地,想来也没机会再送你了。临别之际,无以为赠,唯愿你二人神仙眷侣,到了那里万事顺心。”

52书库推荐浏览: 清歌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