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娘医经_希行【完结+番外】(661)

阅读记录

  “什么感觉?”安妃问道。

  “等的感觉。”皇后说道。

  她的话音落,外边有杂乱的脚步声。

  “娘娘。”一队内侍走进来,冲皇后施礼,“陛下让来取玉玺。”

  皇帝昏迷,太子监国,但玉玺还是在皇后手里。

  现在,皇帝清醒了,玉玺就该归还真正的主人了。

  皇后微微闭眼,再次睁开眼,抬了抬手。

  一旁内侍便忙转身进去,不多时捧着玉玺出来。

  来的内侍伸手接过,施礼告退而去。

  安妃忍不住追出去,扶着门看着内侍们渐渐走远。

  ……

  玉玺被高高的举起来,在朝臣的注视下送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的视线看着玉玺。

  “朕。”

  他说出一个字。

  “病。”

  “陛下龙体定能痊愈。”有朝臣高声喝道,一面躬身施礼。

  安静的朝堂内顿时又是一片恭祝声。

  待这些声音平息后,皇帝抬了抬手。

  内侍立刻将玉玺捧上,皇帝的手抚住了玉玺。

  天子的终于重新得到了他的权利。

  大殿里安静下来。

  天子得到他的权力之后,第一件事要做的是什么?

  所有的视线都集中在皇帝的手上。

  似乎一眨眼,又似乎过了很久,皇帝的手慢慢的抬起来,指向一个方向。

  众人的视线也看过去。

  太子。

  皇帝指向了太子。

  “来。”

  皇帝说道。

  方伯琮看向皇帝,神qíng淡然的躬身施礼,抬脚迈步上前几步躬身。

  “来。”皇帝再次说道。

  方伯琮愣了下,便再次抬脚迈步,在皇帝三四步前停下,再次施礼。

  “来。”皇帝还是说道。

  方伯琮再次迈步,这一次直到了皇帝的面前,他撩衣跪下。

  “拿。”皇帝说道,将手中的玉玺一推。

  拿!

  大殿里响起倒吸凉气的声音。

  内禅!是内禅!内禅啊!

  方伯琮看向皇帝,神qíng有惊讶又有不可置信也有激动。

  皇帝看着他,僵硬的手再次推了推玉玺。

  “玮。”

  “郎。”

  他说道。

  “拿。”

  “好。”

  方伯琮伸出手高举,重重的俯身叩头。

  “臣遵旨。”

  “太上皇圣明!”

  张纯高声说道,躬身跪下。

  伴着他的跪下,朝臣们纷纷下跪。

  “太上皇圣明!”

  “太上皇圣明!”

  再抬头,看着方伯琮接过了玉玺。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

  “内禅?”

  这个消息风一样的传遍了全城,又随着驿马的疾驰传向各地。

  “真没想到,陛下竟然会内禅。”

  京城的酒楼茶肆喧闹纷纷,无一不再说这件事。

  “这个太子真是运气好,这一下,名声清正了。”

  “也没想到太子玮竟然敢请陛下上朝,还以为昨夜……”

  如果皇帝大行了,昨夜的事可以随便的说,但现在以及以后,都没有可说的了。

  有人笑了声。

  “这有什么不敢的。”

  散座的几人便看过去,见是一旁有个披着斗篷的年轻人站起来,兜帽遮住了他的脸看不清面容,大家的视线也不在他的脸上,而是落到他的腋下。

  两个拐杖正支撑着他的身子。

  但说了这句话之后,他就转过身撑着身子慢慢的向外走去,并没有再说话。

  这边散座的人便也不在意了,继续说笑闲谈。

  “……那登基定在什么时候?”

  “……用不了多久吧?肯定是年前了。”

  蹬蹬的拐杖顿地的声音让他们的说笑声变得间断。

  拐杖声走出门停了下。

  “他当然敢了,如今的他已经势成。”他慢慢说道,回头看了眼室内,“皇帝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皇帝又不是傻子,与其鱼死网破,还不如换的一个安稳余生。”

  他说到这里又看向外边,大街上人来人往。

  “敢当皇帝不算什么,他要是敢册封皇后,才是真有胆。”

  敢让一个病重勉qiáng清醒的皇帝上朝,你敢不敢册封一个活死人为皇后?

  你敢不敢?

  他的手攥紧了拐杖,青筋bào起。

  你敢不敢!

  ☆、第八十二章惴惴

  永和四年九月二十七,乾元帝退位,禅位于太子玮。

  但事qíng也没这么快就定论,按照规制太子要哭辞不受,皇帝再三坚持,如此三番之后,才会正式更名改元。

  当然新帝登基该准备的事大家已经开始准备了。

  作为拥立第一功臣的张纯的家门水泄不通,家里人来人往,门房里应接不暇,上下仆从忙乱,大多数人都是递了帖子送了礼物就告辞了,只有个别的亲朋好友才能被请进去喝碗茶。

  男客由张纯的长子招待,女眷则有张纯的夫人作陪。

  “江州先生呢?”

  难道是在忙新帝登基的事?

  “去书院了,几篇书要讲,还有文章要写。”张纯长子含笑说道。

  客人听的愕然,这个时候还去什么书院讲什么书啊!

  “生民已经立命,圣学却还任重道远,家父不敢懈怠。”张纯长子整容答道。

  意思是朝事张纯不会为重?他不会接替陈绍的宰相之位,而还是要做他的馆阁校书?

  这是何必呢?

  不过众人旋即又释然,就算不为宰相,以张纯对太后的救命之恩和新帝的拥立之功,将来他在朝中的地位也稳稳而重。

  厅堂里变得更加热闹欢悦。

  内宅里亦是笑语嫣嫣。

  “今日我们是要留下来吃饭才走的。”一个夫人笑道,“你家的厨娘难请,gān脆在你家里来总可以尝尝手艺了吧?”

  这话让屋子里的其他夫人都笑着应和,还有人开始点要吃的菜。

  张夫人笑着摇头。

  “真是不巧。”她说道,“就是来我家,厨娘也不好请。”

  屋中的人愕然。

  “厨娘今日不在家。”张夫人笑道。“有事出去了。”

  自己家的下人有事出去了?主母一句话难道叫不回来?下人能有什么事?主家的事就是下人最大的事。

  这张家的厨娘还真是……不一般啊。

  “当然不一般了。”离开张家,一个夫人低声说道,“你们忘了。张家的这位半芹厨娘原本是谁家的?”

  妇人们对视一眼,顿时恍然。

  太子妃!

  不。不止张家的这个厨娘,京城里有好几家的厨娘都是对外标榜自己是太子妃一手教导出来的。

  其他人家的也就罢了,都是自己家的下人送去学徒,而这张家的厨娘丫头可是真正的程家的人,是太子妃在江州时赠与张家的。

  如今太子妃就要成为皇后了,身为旧仆的张家厨娘可不是不一般,张家怎么能把她当一般的下人呼来唤去。

  “不过。”

  一个夫人忽地想到什么,压低声音。

  “太子妃还能成为皇后吗?”

  太子成为皇帝。夫妻一体,夫荣妻贵,别的时候自然太子妃理所应当的要被册封为皇后,但这个时候的太子妃有些不同。

  “病的很厉害的,是昏迷不醒。”一个夫人低声说道,“就跟太上皇那样,已经快要两个月了。”

  竟然如此!

  夫人们对视一眼。

  那就是恶疾了啊,就是在普通人家也是可以别院另养的,甚至七出的。

  “太上皇不是也醒了嘛。”有人说道。

  “可是太上皇那样的口不能言身不能动,醒跟没醒一样嘛。”也有人摇头说道。“难道要册封一个那样的皇后?”

  说到这里,她停顿下。

  “追封倒是可以的,我听说太后已经准备要给皇帝选妃了。而且秀王妃也带着好几个年轻女子进宫求见太后了,别的不敢说,至少在子嗣问题上,太后和秀王妃应该是一条心的。”

  ……

  午间正是太平居生意最好的时候,门前等位的人排了长队,搭着糙棚,摆着几案,还有热茶点心。

  “gān脆在外边也摆了席好了。”有人说道,一面端着茶碗喝茶。“夏日有凉豆腐不怕热,冬日有乐得自在不怕冷。”

  另有一些人则站在门前看门匾上的字。

  “这就是程娘子的真迹。”

  “跟茂源山是不同的字体。”

  “怎么还叫程娘子。那是太子妃,就要是皇后了。”

  “太子妃皇后万万千。程娘子可是只有一个。”

  “太平,太平,有程娘子在果然是得太平。”

  门前说笑着,有人急急的走过来,挤开了众人。

  “哎哎,排队。”有人忙喊道。

  那人回头看了眼。

  这是一个年轻女子,长得普通穿着打扮却不普通。

  “半芹姑娘来了。”门前引客的伙计忙招呼道。

  原来不是吃饭的人,门前的客人便不再理会了,看那女子疾步蹬蹬上楼去了。

  “半芹姑娘。”

  一个伙计在一间屋门前敲了敲。

  “半芹姑娘来了。”

  一个半芹姑娘,说的却是两个意思。

  屋门拉开,丫头急匆匆的进去,看到半芹站起来。

  “你怎么来了?”半芹颤声说道,看着丫头,后退一步,似乎不想见到她。

  “半芹姐姐,你别怕。”丫头说道,“娘子没有消息。”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半芹伸手掩着心口坐下来松口气。

  “我做不到,所以不敢留在京城里,我怕我忍不住跑去皇宫找娘子,躲在这里至少还能好一些。”她说道,一面抬手拭泪。

  “皇帝醒了,禅位给了太子,太子就要登基了。”丫头说道。

  半芹抬起头看着她。

  “那我们能见到娘子了吗?”她急急问道,皇帝醒了还是死了,太子登基还是不登基,这些被满京城人议论纷纷的事,对她来说根本就无关紧要,满心只有这一个问题。

52书库推荐浏览: 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