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作者:YTT桃桃 【完结】(316)

阅读记录

    壮劳力们为取暖会用到的柴火、为这十五户人家能生活的更安全,拼了命的伐木,拼了命从山上共背下来300多颗粗树。三百多颗大树堆得高高的,堆的满哪都是;
    宋福喜这个临时木匠,带着几位更是称不上木匠的木匠,更是忙翻了天。他们不停地破开木头,做成木板子,然后交给汉子们做篱笆院子,做成高一米五的院子;
    老头子们更是在这十天里,怕打井工发现蒜黄的秘密,又很是心疼大蒜钱,更是卯足了劲一天八趟的去地窝子里伺候蒜黄,恨不得直接在里面搭炕住在里面看守;
    而小孩子们、包括半大小子们,是被胖丫坑的不轻。
    半大小子们除了晚上睡觉,天天守在几个木炭包前烧炭,一周后,存储木炭能堆满大半个屋子了。小孩子们是天天玩泥巴,十天才做出七个吹风筒,初步估计,他们还得再干半个月才能完工。
    完工后,据说,胖丫姐姐还有活要交给他们。你瞅瞅,他们虽小,但是多重要。
    还有一部分是高屠户、宋富贵这种脑子活的,他们是用新盖的大号土窑,烧那种宋茯苓无意当中烧出的土砖。
    他们用土砖给“辣椒基地”以及四个蒜黄地窝子里,都搭起了火墙。
    接下来,他们还需要继续奋斗,给十五户人家的房里,每家每户搭火筒子。他们的目标是:争取这个冬天,让家家户户烧炕、烧火墙、烧土砖炉筒子,屋里温度能在23度以上的气温里过冬。
    同时,这伙烧土砖的人,还在烧制土砖的空挡里,将辣椒基地的大棚早早地盖了起来。
    桃花那些姑娘们,用十天时间编的四张特大号草席子,特大号,极其费事,放在了盖大棚的特殊油纸上面。
    这样的话,辣椒基地,日头出来时,给草席子掀起来,缠好捆在烟筒处,让日光足够照进大棚里。当日头落下,或者降雪了,四张保暖的草席子放下,一为保暖、二也是为好扫雪。
    而在这十天的时间里,宋茯苓不止盖好了她那个丑不垃圾的烤炉,也在爸爸妈妈的教导下,学会怎样将一粒粒小小的辣椒籽,埋进用木头框架做的秧子床里,也就是木槽子里。
    学会珍惜辣椒籽,她爸不易啊,将辣椒籽均匀地洒在土上/
    学会了在籽上再盖一层土,浇水,第一浇水要浇的透透的,三天后再浇水,期待他们生根发芽。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个辣椒籽在十天后,第一次拱出两朵小芽,第一个见到的人就是宋茯苓。
    好可爱,不大点的小芽,给宋茯苓稀罕坏了,眼下她比谁都盼着这些小芽快快长大。
    也是在这时,宋福生嘱咐钱佩英,一定要看守好辣椒基地后,就走了。
    钱佩英让他别走,拽着他都没拽住。
    宋福生说,他得趁着辣椒还没栽到地里头,才发芽还不忙,得兑现诺言。
    所以凌晨两点,好爸爸宋福生拿着把尖刀护身,顶着飘飘洒洒的雪花,去给女儿和米寿买大奶牛去了。
    马老太听说后,气的没法没法,不止是心疼银子,并且很是惦记三儿。
    据说那卖奶牛得过了奉天城还得往前走几十里。即便遇到能拉脚的车,搞不好三儿也得走两日。外面寒凉的天,一路上吃甚,连口热水也没处喝。唉,要气死她了都。
    宋福生离开那两天,马老太没给宋茯苓好脸色。
    当宋福生在两日后赶回家时,他不仅给宝贝女儿和他的小儿子米寿牵回来头大**,而且还特意带了一大桶牛初乳回来。
    喝牛初乳,身体好,不爱感冒。
    拍到肩膀上的雪花,跺掉脚上的积雪,宋福生冻得鼻尖通红,脸上却笑得很满足,显摆道:“闺女,你看,爹给你买啥了?”
    篦子,三把梳头的篦子。
    听说只能用这种木梳,才能梳掉头上的虱子。
    还是桃木的。
    宋福生说,“我寻思咱家也要搬家了,咱家那两铺炕晾干的差不多了吧?搬咱自个家,烧热水,给屋子烧暖和的,你们娘几个好好洗洗,快俩月没洗过了。完了佩英,你给闺女好好梳梳头。给也我拾掇拾掇。”    “姑父,姑父。”

52书库推荐浏览: YTT桃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