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作者:YTT桃桃 【完结】(1454)

阅读记录

    棚子下,摆六张桌,抬头一瞅,棚子上挂满数十个红彤彤的灯笼。
    可以想象,东北从入秋就黑天早,稍晚时,天一擦黑,要是将灯笼全点燃,点心店门前,就会成为会宁一景。
    离远望去,红彤彤一片,照亮这条街道。
    马老太却很犯愁:
    这些灯笼不是她买的呀,是三儿手下那些官吏送的。
    真闹心,不挂白瞎,堆哪里落灰都嫌弃它占地方。
    挂上吧,那怎的?难道晚上还要安排专人来点灯换油?灯油钱谁给啊,这都是开销好不。
    不过,老太太最终还是决定挂上,至少开业瞧起来那是真热闹。
    开业这日,就在要挂起牌匾时,门前忽然来了支舞狮队伍。
    后面跟着踩高跷的,还有许多样式的艺人。
    唢呐班子,锣鼓班子。
    没一会儿,齐个隆冬呛咚呛的鼓点一起,狮子就舞了起来。
    踩高跷的手中七彩扇子和帕子转起来。
    练杂技顶碗训猴子跳火圈的,吞宝剑,胸口碎大石的,喷火的在锣鼓喧天中表演起来。
    这些艺人卖力的表演,似在召唤着:
    大村小村都来来来,咱们一起笑个开怀。
    男女老少都来来来,咱老百姓今儿舞儿要跳起来。
    让我们一起借着马老太糕糕兴兴店开业之际,祝愿今年定是丰收年。
    可给金宝米寿蒜苗子他们高兴坏了。
    这不就是现场的:拉大锯,扯大锯,奶奶家门前唱大戏?
    看到那喷火的,几个男娃张着嘴惊呼向后躲,躲完互相对视一眼,又激动的鼓掌,上蹿下跳:“好,再来一个!”
    桃花小脸通红的拽着茯苓手说:“你看那猴子,妹,它怎那么聪明,太有意思了,二丫一定会后悔。她一直心心念念惦记去城里看十五花灯节,没想到咱自家开业就能和花灯节一样。”
    宋茯苓捂耳朵堵住震耳欲聋的鼓声,眯眼笑,和她姐叽叽喳喳道:“她错过啦。”
    足足耍到恨不得全县闲在家的百姓都来啦。
    人站的那是里三层外三层,这条商业街像过年一般。
    所有观看的孩子们全都笑的前仰后合,红灯笼映射着他们幸福的脸庞,舞狮队才上蹿下跳吐出对联:
    五谷丰登心欢喜
    八方来客伴笑语
    会宁全体商户敬上。
    宋福生一身常服,在人群中微挑下眉。
    又看着他娘穿着他给买的那身京绣衣裳,那老太太满面红光,可想而知应是很激动,居然难得大方一回,眯眼在鞭炮碎屑中挥动戴金戒指的手:“赏!”
    ……
    这都离开业过去几日啦?
    百姓家的小孩子们,提起那日的热闹还念念不忘。
    马老太点心店的订单更是接到手软,已定到下个月,再接单就要排到下下个月。
    老太太心里明白,全县有头脸的人家都来买,这是有点拜码头的意思。
    毕竟,她是谁?会宁知县大人的老娘。
    她的买卖能缺人光顾吗?好吃不好吃都得捧场不是,除非不想好好混了。
    要说老太太心里有没有失落,怎么拓展市场还要靠儿子的威名?
    答案是,老太太和王婆子一起笑着:哈哈哈,木有,一点失落也没有。
    你甭管黑猫白猫,能逮耗子的就是好猫。
    借儿子光咋啦,能挣到钱就是好营生。
    但老太太不知的是,她小瞧了自己的营生。
    有些人第二次第三次定点心,还真不是再冲宋福生的知县名。
    小孩子就喜欢这甜腻腻的,不喜欢那传统点心。
    还有,比如将军府的柳夫人。
    柳夫人觉得这点心很奇特,从来也没吃过,最好每样都尝尝。府中人多,订的自然也就多。

52书库推荐浏览: YTT桃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