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第一秘书 作者:疏朗【完结】(328)

阅读记录

人的命,天注定。小李还在哀叹同人不同命时,贺朝阳已经发现了熟人。
刘从建在角落里站着,今天安南的头头都到齐了,他这个局长只能敬陪末座。但是也别以为他受了委屈,事实上今天能在这里挣到个位子,已经很长脸了。
归根结底,也是因为选址的事和建设局沾边,不然他就只能陪站了。
“刘哥,好久不见。”贺朝阳主动过去和刘从建握了握手。
“贺处长?”刘从建睁大了眼,他早就看到贺朝阳了,但是人多眼杂,他就没敢走过去相认。
“刘哥方便吗?咱们借一步说话。”
“方便方便!”身后,市长和书记的目光早就扫了过来,但是刘从建也顾不得那许多了,赶忙站起身随着贺朝阳走了出去。
“贺处,有事您吩咐。”刘从建有些紧张,“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会尽心尽力。”
贺朝阳闻言笑了,“你别紧张,我来,是想给你介绍个人。”

第115章 悲催的升迁

贺朝阳给刘从建介绍的不是别人,而是以前在周惜暮手下做事的麦经理。
经过金融危机一役,周惜暮收获颇丰,也借着这场战役打造出了一支超强战队。这其中自然有麦经理的一份功劳。也许是金融战争太费头脑,麦经理的身体出了些问题,需要一段时间的疗养。
但是这位圆滑世故的经理是闲不住的,正好贺朝阳在挑人,周惜暮就把他送了过来。
筹划基金会,开展防灾抗灾的知识,这些不仅需要钱财,也需要和当地的政府和居民打交道,麦经理恰巧最擅长公关。
“刘哥,这位是从港城来的麦先生,”贺朝阳笑道:“麦先生是港城华未基金会的理事,专门做防灾抗灾一类的工作。”
刘从建面上有些不解,防灾?防什么灾?再说,他一个建设局长和港城基金会也联系不到一块啊!
“基金会的一个研究项目就是建筑的防震功能,我想你们会有共同语言的。”贺朝阳和气地做了解释。
刘从建恍然大悟,怪不得贺处长要介绍他们认识呢,原来还真是有关系。他热情地伸出手,抓着麦经理的手使劲摇了摇,“麦理事,欢迎来安南。”
麦经理,哦,不,麦理事很快就跟他熟稔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呢!
对麦理事的社交能力非常有信心,贺朝阳也就把精力投入到了天然气管道的选址上。
随着调查的深入,贺朝阳的心里有了不同的想法。
“看你这两天心事重重的,可是有什么难处?”余中华笑问道。
“我看周教授将管线的地点定在了安南,不瞒您说,我觉得有些冒险。”
“为什么这么说?”余中华的眉头蹙了起来,“有什么根据吗?”
周教授这个项目组,可是汇集了国内最顶尖的人才,论专业性,贺朝阳给人提鞋都不配。可是论工作能力和大局观,贺朝阳又甩出了他们八条街。
做任何事,都要有个综合的考量,所以余中华对贺朝阳的想法也很重视,他拖了把椅子坐下来,道:“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选址的事可不能马虎,任何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司长,你看地图了没?”
“什么?”余中华有些摸不着头脑。
“您看,”贺朝阳抽出一副宁北地形图,这个地图是以立体的形势呈现出来的,地容地貌展现的很清楚,“安南在几个省的交界处,地理位置非常要冲,但是这个还不是重点。”
余中华凝神,示意他接着说。
“我问过地质专家了,安南正好在高原和盆地之间的对接处,而且近两年,安南的地质运动有些活跃。”
“你是说会地震?”余中华挑起了眉头。
“有这个可能,”贺朝阳指着几处山头,道:“今年的山体滑坡比往年要多。”
“消息可靠吗?”
贺朝阳沉吟了下,坦白道:“这并不是官方消息。”
他这样一说,余中华犯了难,如果安南正处在地震带上,那么选址的事就要发生变数。可是一旦有变化,工期和预算都会受到影响。更要命的是,贺朝阳的消息来源并不正当。
如果把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当依据,绝对过不了审核那一关。但是话又说回来,贺朝阳肯定不会拿着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
怎么办?余中华一时犯了难。
选址的事暂时搁置了下来,因为整条线路的考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结束了宁北的考察,一行人奔了宁北省的西邻甘西省。本来贺朝阳是不用参与到甘西的考察的,现在司里工作繁忙,刘飞已经为他顶了两天,还是早些回去的好。

52书库推荐浏览: 疏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