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搞慈善_蜀七【完结+番外】(163)

阅读记录

  无一人说话,林渊的耳边只能听见风声。

  他说不上自己心里是什么滋味。

  但是在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君临天下是什么样的感觉。

  好像他拥有一切,所有人都以他的意志为意志,以他的理想为理想。

  这是“帝王”的滋味。

  足以让任何人目眩神迷。

  包括他。

第68章 068

  近来老百姓们又有了新话题, 如今新鲜事变多了——先是来了一波流民,人数还不少, 城外乌泱泱全是人, 他们以为就跟以前一样, 大人们不会让流民进城, 毕竟百姓们胆子小, 他们害怕流民一来, 就要祸害他们。

  可流民来了,也被放进了城, 但他们就好像没来一样!

  流民们不会偷他们的东西, 不会骚扰他们的女儿, 也不会在没人的地方抢劫路人。

  新来的流民们乖巧极了,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愿意留下他们的地方, 每个人都老实的要命, 唯恐犯了错被赶出去,而且还不止一个人被敢, 要是谁犯了错, 流民里同姓的都要被赶出去。

  这下甚至轮不到当兵的去看管,这群人自动自发的开始互相监督起来。

  要是发现谁心思不对——都是流民出身,谁瞒得过谁啊。

  他们私下就把人解决了。

  打一顿, 打到动弹不得,不说做坏事,就是走路都成问题才罢休。

  如果不是死了人上头要过问,他们估计连杀人都干得出来。

  这些人很快被编入了不同的职业。

  大多数都伺候畜生去了, 养猪养牛养羊,毕竟很多人都是庄户出身,就是自己家没养过,也给地主老爷家养过,有了活干,他们就安心了,认为自己是南菩萨的百姓。

  现在他们有了户籍,不是流民了。

  这里就是他们的新“家”。

  他们要在这片土地生根,再也不想离开“家”了。

  百姓们对这些新来的同事也很好奇,他们在南菩萨治下过得很好,过了两年多的日子,什么也不用担心,有饭吃,有活干,有时候“单位”还会举办活动,放假的时候呼朋唤友去钓鱼或是踢球,好像兵荒马乱填不饱肚子的年岁已经过去很久了。

  但是新来的“同事”却把外头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流民,他们像是无头苍蝇,不知道到哪里去,也不知道要干什么,他们有时候能吃树皮,有时候树皮都没得吃,听说更苦一些的地方,已经有人暗地里易子而食了。

  “哎,他们真是可怜。”

  百姓们听到这些事的时候都会发出这一声叹。

  也有天真的孩子问:“他们过得那么苦,为什么不来我们这儿呢?”

  “是啊,为什么不过来?我可以把我的红薯干分给他们,就分……嗯……分一捧!”

  “你的红薯干早吃完了!你都是找我要的!你还不还我!”

  孩子们忘性大,他们已经忘记了以前的日子,只记得林渊到来以后的日子。

  他们现在只有放假才帮家里干活,平时都要上学读书,有时候大人们问他们在学堂学的什么,他们就会高兴的数出来。

  “我今天学了三个字!我都记住了!”

  “我能数到百了!”

  他们脸上洋溢着专属于孩子的快乐,那是成人再也感受不到的东西,孩子们会为了一个玩具,一句夸奖兴高采烈,成人们却不行。

  但百姓们很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念书,哪怕家里需要劳动力。

  因为念了书,哪怕只是识字,这些孩子以后都能找到更好的活干。

  读书在百姓们眼中并不是什么高雅的事。

  正相反,读书对百姓而言是一个看得到好处的升迁之路。

  他们不会满口圣人言说,也不会尽信书,他们只看好处,只看利益。

  这可真是……

  “真是太好了。”林渊对宋石昭说,他脸上带着笑。

  宋石昭有些恍惚的看着林渊的表情,他见过林渊笑,不止一次,林渊是个爱笑的人,但他笑总是温柔又生疏,是礼节性的笑,如同一尊佛像,没有个人喜恶,只是那么笑而已。

  可现在,林渊的眉眼都灵动起来,他像个真正的年轻人一样,发自内心的笑着。

  不过宋石昭毕竟也是个正统的读书人,很看不起百姓们为了利益叫孩子们去读书,在他看来,读书不懂道理,那还不如不读。

  林渊也看出了宋石昭的不忿,他问宋石昭:“你是为何读书呢?”

  宋石昭自得又内敛地说:“为了天下归一,百姓安居乐业。”

  林渊笑他:“然后呢?”

  宋石昭愣了愣。

  林渊:“你想要名,你要的是名声。”

  “百姓们要的比你少,他们不要名,要的是未来他们的孩子能过得更好。”

  “先生。”林渊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宋石昭忽然有一种拨开云雾的感觉,他的表情有瞬间错愕,然后连忙收敛,规矩的行了个礼:“我不如东家。”

  林渊摇头:“先生,只是我们站的角度不同罢了。”

  离开府衙的宋石昭走在路上,街头人群熙熙攘攘,百姓们采买着家需的物什,有泼辣的女人在跟摊贩讲价,讲得脸红脖子粗,从她离开时轻快的步伐来看,她赢得了这场两人战争的胜利,宋石昭走到自家门口的时候,嘴角不自觉带上了笑。

52书库推荐浏览: 蜀七 爽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