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穿越到红楼来爱你_枫露霜华【完结】(4)

阅读记录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第2章 谈谈大晋官员与后宫娘娘们的俸禄

  都说千里当官只为财,也不能说咱们俗气,只是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想要离开物质,显然是不大现实的,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大晋官员与后宫娘娘们的俸禄,这一切,都是很现实的。

  文官年俸 禄米 养廉银 收入(元/年)

  一品 180两 180斛 16000两(总督) 290万

  二品 155两 155斛 13000两(巡抚) 236万

  三品 130两 130斛 6000两(按察史) 112万

  四品 105两 105斛 3700两(道员) 70万

  五品 80两 80斛 2400两(从四品知府)46万

  六品 60两 60斛 1250两(从五品知州)25万

  七品 45两 45斛 1200两(知县) 23万

  八品 40两 40斛 2万1千

  九品 33两1.14钱 33斛1.14斗 1万8千

  未入流 31两5钱 31斛5斗 1万1千

  评:从工资来看,相当于现在县长年收入23万,市长年收入46万,省长年收入236万。与目前我国各级干部的实际收入正当收入应当差不多。但这里面已经包含了养廉银,所以目前再提“高薪养廉”似乎不太合适了。

  武官 年俸 蔬菜烛炭银 灯红纸张银 养廉银内地) 收入(元/年)

  一品 609两 180两 200两(提督) 2000两 52.3万

  二品 599两 140两 160两(总兵) 1500两 42.0万

  三品 243两 48两 38两(参将) 500两 14.5万

  四品 141两 18两 24两(都司) 260两 7.8万

  五品 90两 12两 12两(守备) 200两 5.5万

  六品 49两 (千总) 120两 3.0万

  七品 36两 (把总) 90两 2.2万

  八品 40两 7千

  九品 33.114两 5千8百

  评:与文官相比,武官的收入要逊色得多了,相当于现在团长年收入2万,师长7.8万,军长42万,集团军司令52万。本文对军队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所以现在具体收入如何还无法比较。

  皇族宗亲

  大晋朝皇室成员的爵位大致分10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亲王、郡王、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这些爵位每传一代降一级,比如某亲王,传到儿子应赐爵某郡王,到孙子为某不入八分镇国公,依次降低,但最多降4级,也就是说亲王的子孙降爵位到镇国公后,就不再降低,一直为镇国公;而郡王子孙最低到辅国公;依此类推。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朝廷特批,例如钦赐“世袭罔替”,也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他的子孙将永远保持亲王的爵位。

52书库推荐浏览: 枫露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