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作者:YTT桃桃 【完结】(1321)

阅读记录

    可这就是个葫芦。
    还三十六两。
    三两六,杨明远都觉得不值。
    家园子里种葫芦啊,那又不是什么稀奇的。
    要是赶上家里有急事,就问一句话:
    能将这手串卖出去吗?你不敢回答,就说明它不值。
    到时,别说卖三十六啦,六两,搞不好六钱银都没有人买。
    人啊,有些时候不得不承认,三穷三富才能过到老。
    人生经历告诉杨明远,像他这种没背景,没人帮扶,要靠自己单打独斗的,更容易说出变故就出了变故。
    谁知晓往后有没有又落魄的年月。
    点背的时候,那真是一文钱都能憋倒英雄汉。向人借银钱,人家看咱那么穷,都不敢借。
    所以,要是让他说实话,杨明远认为,绝对会败了宋叔的兴致,还是不说了吧,就假装不太懂行也比泼凉水强,毕竟已经买了回来。
    更何况,宋叔的境遇和经历确实和他不同。
    遇到难处,宋叔的背后,即使没有做官的亲属帮扶,但却有一群敢并肩向前的家人。
    大起大落时,那些家人,不会嫌弃宋叔是百无一用的书生。
    宋叔更比他有能力。
    甭管做什么都不会太差,也就不怕又落魄时被打回原形。
    甚至,无论干什么都不会遭到落魄。
    不怕,那是一种底气。
    有了这种底气,也是,宋姑娘是宋叔的亲女儿,人家想买点儿没用的又怎么了。
    宋叔压根就不会让女儿手紧。
    更不会让宋姑娘担惊受怕以后万一过穷日子该怎么办。
    女儿家有宋叔这样的父亲,真好。
    就连他,一个大男人也很羡慕。
    宋福生发现杨明远一直笑着摇头不吱声。
    虽然猜不到杨小子那一大串所思所想,但也看出来了,不太赞同。
    宋福生又瞅一眼钱佩英:看媳妇那脸色就知道,是不是在外面又埋怨他闺女乱花钱啦?
    “你们俩,不识货。
    我闺女能花冤枉钱?茯苓那一向,啥好叨啥。
    来,给你们看看,开开眼。
    不给你们细掰扯掰扯,你们都看不到这妙处。
    瞧见没?
    葫芦皮多光滑,你摸摸,这滑溜,不值三十六两银钱?”
    钱佩英低头喝茶,没稀得瞅,咱是不懂。
    心想:就惯着吧,你都说,茯苓在外面不怕她。
    有老宋给撑着呀。
    她刚才就对女儿说,我去找你爹,告诉告诉他,你买的这些破烂。她闺女满不在乎,转身就去打秋千,一点儿也不怕她告状。
    人家能怕吗?
    换她有那么个爹,也不怕呀,老宋那都习惯性给闺女找理由。
    可这一次,钱佩英还真冤枉了宋福生。
    宋福生不是在给女儿开脱,他是真觉得挺值。
    他说:
    “你们不懂,最难得是葫芦大小相同,圆溜溜的,你上哪能寻到那么凑巧的?
    满村种葫芦,都找不到俩个一模一样大小的,更不用说这一串了。
    烙通图。
    你看,这么小的葫芦肚上烙上的竹叶,写的字,你知道人家这手艺值多少银钱?
    我看看这字写的是啥。”
    宋福生眯眼看那珠子上的字,“哎呀,这话也太有禅意啦,写的真好。”
    杨明远一听有禅意,倒是又想接过来好好瞧瞧。
    宋福生却不给了,急忙戴手腕上。
    因为他没看出来是啥字,字太小,等回头用放大镜瞧瞧的,反正有禅意就对了。
    “等我给它盘红的,盘个两年,油光锃亮,弄好了,葫芦身能泛红色,再配着肚身上的烙图,最起码送人,红木盒,红绒布一包,对方打开一瞧,会当几百两的人情信不信?”

52书库推荐浏览: YTT桃桃